指示:
(一)小組之任務僅限於軍調處工作。
(二)小組應在政府軍隊及*軍隊地區工作,並避免進入仍為蘇軍駐留之地區。
(三)小組應前往衝突之地點,或政府軍與*軍密接地點,使其停止衝突,並作必要及公平之調處。
三人會議同意附加入記錄之點:
關於東北軍事問題由三人會議繼續商談 ,關於東北政治問題另行商談,迅求解決。
簽字結束時,周恩來即席發表宣告:
(一)東北軍事,仍須三人會議繼續會談,以求徹底解決雙方衝突。所以今日政府軍事發言人所說東北無軍事衝突與事實不符。
東北停戰協商(3)
(二)整軍基本方案規定政府在東北駐五個軍,據確切訊息,現在政府駐在東北已有五個軍之多,卻仍大批運兵前往,如運兵無限制,則危險事件將不斷髮生,因此要求政府立即停止增兵。
(三)派往東北之執行小組,估計先往瀋陽。望北平執行部通知*參加的工作人員,到瀋陽接洽,以使停戰得以迅速實施。
隨後,張治中發言。他向周恩來保證政府開往東北之軍隊,絕不超過五個軍,並希望*不再由海陸運兵去東北。他強調以後整軍,*在東北只有一個軍,政府也不會超過五個軍,如果超運太多將無法安置。
周恩來隨即表示,停戰後即不再運兵。當張治中擔保政府軍在東北未超過五個軍時,我在旁悄聲提醒他說:“只能保證整編完後不超過五個軍。”張治中立刻在紙上寫“說話不要太老實”給我看。我認為這種不誠意的小動作,最容易使談判喪失信心,表明國民黨在停戰談判中缺乏起碼的誠意。
東北停戰協議稍有眉目,張治中遂於3月29日飛赴西北。我送他登機離開重慶時,佇立很久,望著漸漸遠去的飛機,依依不忍離開機場。
張治中,早期曾任黃埔軍校軍官預備團及入伍生三團團長,北伐出師後,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官處長、學兵團團長。黃埔軍校遷武漢後,曾短時期任教育長,以後在南京中央軍校長時期任教育長,故常能與蔣介石接近,深得蔣介石的信任,因而遭到一些人的忌妒,捏造出不少壞話,說他對蔣氏夫婦,阿諛逢迎。我因不察事實,過去對他很少好感。然而聞名不如見面,當我作為張的助手參加和談後,竟為他不辭勞怨,為求和平而努力的精神所感動,而佩服他了。
記得1946年2月5日,在軍令部討論東北軍事問題時,有些人認為蘇聯佔領東北,故意遲遲不歸還主權,為的是使*能在東北漸漸穩住陣腳。因而他們主張儘量使外國記者前往東北採訪,向世界各國報道事實真相,以獲得國際上的瞭解、同情和支援,同時還認為政府也應“將東北真實情況”公諸於眾,儘量讓世界周知。對此張治中卻竭力阻止。張認為東北局勢有著極其複雜的國際背景,鑑於美蘇兩國的微妙關係,必須謹慎處理,不能魯莽從事。他一再強調政府應委曲求全,力求和平解決東北問題。此外,3月27日,張治中處心積慮,力求東北問題之解決,私下與周恩來談判,達成東北停戰協議。不料,該草案呈報給蔣介石,竟被蔣作了修改。當張在小組會上提出這個修改過的草案時受到周恩來的嚴詞拒絕。周恩來質問張治中說:“昨晚已談好了,今天怎麼又變了。”使張治中有口難言,十分狼狽。散會後,周恩來走了,張治中氣得倒在沙發上說:“唉!我有什麼辦法呢!”以後我們去延安,在開晚會時,他發言說:“將來和平實現,應勿忘我張治中三上延安。”這些事實說明,張確實是反對內戰的,他的見識勝蔣介石、陳誠輩遠矣。
張治中赴西北後,三人會議的代表由陳誠擔任。陳誠先後任過曹萬順軍的副軍長,十一師師長,蔣馮閻大戰中,首先攻入鄭州,作戰果敢,博得了蔣介石信任。以後任十八軍軍長,在江西“剿共”大賣氣力,更得蔣的賞識。抗戰時他任政治部部長,對軍委會事務極力要求革新,較何應欽等*,更顯精明幹練,敢作敢為。他標榜做官應清廉,不要錢,因而在國民黨青年軍官中威信較高。加上他的妻子譚祥是譚延輳У吶���蚊懶淇創��繽�著�話悖�謔淺魯賢��槭�叵蹈�睿��媒�男湃巍�
東北停戰協商(4)
陳誠深得蔣氏的信任,與其說他有才幹,還不如說在堅決*方面與蔣情投意合。他好大喜功,而不務實,缺乏戰略眼光。勉強頌揚他,也只能說他“志大才疏”。
陳誠頑固地追隨蔣的*政策,立志要消滅共產黨,他一擔任政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