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4 / 4)

這其中,張居正對戚繼光、李成梁兩位著名將領的使用與關愛,不能不細說一下。

戚繼光是山東登州衛(今山東蓬萊)人,字元敬,號南塘。他出身於軍士家庭,嘉靖二十三年17歲時承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負責海防,也就是對付“南倭”。曾有雄心壯志曰:“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嘉靖三十一年,戚繼光應考山東武舉,在數百人中脫穎而出。次年夏,被提為山東都指揮僉事,參與全境防海抗倭。此後十餘年間,輾轉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再到廣東,到處留下“戚家軍”赫赫威名。

張居正入閣後,調戚北上,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這是為戚繼光特設的一個職務,本意是能讓他帶更多的兵,但因和三鎮的總兵官權力劃分不清,“諸將多觀望”。於是兵部將他調任薊州總兵官,能實際控制一鎮的軍隊。可是這樣一來,名銜卻有所降低,戚繼光為此怏怏不樂。張居正那時還只是內閣的普通輔臣,不能直接改變這一狀況,便說服隆慶皇帝改任戚為總理練兵兼鎮守,可以節制其他兩鎮總兵,使之便於練兵。

戚繼光是一名罕見的將才,從軍“三十年之間,未嘗一日不披堅執銳,與士卒共命於矢石之間”(王世貞語)。《明史》上也說:“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看來是從沒有玩過虛的。

他初到北邊,見北地邊軍紀律鬆弛,就與譚綸一起調來三千浙兵。浙兵都由他一手訓練而成,紀律嚴整,可充軍中骨幹。剛到北邊那天,正逢大雨,三千兵佇立雨中不動,從早至暮,有如樹林。北方邊軍看見,無不震駭,“自是始知軍令”——才知道軍令如山是什麼樣子!

戚繼光不負張居正重望,到北方後,輪訓三鎮邊軍,使其聲威稍壯。又從沿海招募貧民屯墾,解決了軍糧問題。

最為天才的是他的兩大發明。一是“馬、步、車”協同作戰。在平原地帶,蒙古騎兵銳不可當。戚繼光臨陣時以數十輛車圍成堡壘,馬、步軍掩藏其中。敵至,則騎兵突出廝殺,車輛趁機列好陣。

一旦敵大軍逼近,騎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