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與努爾哈赤關係還是很默契的。
李成梁起碼對努爾哈赤的崛起無須什麼負責。至於後來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理由興兵反明,那只是藉口罷了。狼想吃羊了,誰還有什麼辦法?
人之在世,常有無數的錯謬糾纏。有時候,“時代”這個詞,也成了某種不負責的藉口。其實無論什麼時代,智慧是不能少的。因為所有的悲劇,其實都來自愚蠢。
避免愚蠢的方法之一,即是讀史。
青燈黃卷總有味。
在對以往的任何事情似乎都已解釋清楚了的當代,我們來讀史,往往會有意外觸動。畢竟我們精神的血肉,是來自那些塵封中的紙頁中間。
今人未可笑古人啊!尤其讀張居正治國的史實,心頭時常會彈出一些驚喜。
書生治國,他有著書生的優長,卻沒有迂腐之氣。
在他治下,大明邊防的重振,除了審慎用將之外,還得益於正確的戰略思想。之所以說是正確,就在於“實事求是”。[霸氣 書庫 ·電子書下載樂園—wWw。QiSuu。cOm]
這四個字,當已說濫了的時候,就等於沒說。
我們往往會看到,中國哲學的“瞪著眼睛說瞎話”的原則好象要更流行一些。
張居正當國之初,他對大明的國力有過很客觀的估量。韃靼雖然已由強轉弱,但大明自己亦是千瘡百孔。舉大兵,徵漠北,滅胡虜,無論如何也只能是千年大夢。因此,他制定的國策是以撫為主,以戰促和。
你不鬧,就行了。我們各自放牛羊、種莊稼。這也很符合現代的地緣政治理念。
他看到,蒙古諸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各部時合時分,彼此也有攻殺。這就完全可以分而制之。他的策略,簡略地說,就是“東制西懷”——拉住一個打一個。
西懷,就是對俺答諸部的懷柔。俺答基本可以說是老實了。封王滿足了他的生平心願,互市解決了飯鍋的問題,他自然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