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想自抬身價,趁機殺幾個老百姓冒功。
張居正接報大為震怒,請旨對兵部和李梁成嚴詞申斥。他批評兵部“彼己虛實茫然不知,徒借聽於傳聞耳,其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者何異?似此舉措,豈能應敵?”
張學顏與兵部尚書楊博,兩人都是張居正素所倚重的大臣,但張居正並未稍作寬容,同時對李成梁也狠狠敲了一下。
萬曆六年三月,有韃靼一部因得罪了土蠻,一行七百餘騎東來準備投明。李成梁部一名遊擊想冒功,竟揮軍掩殺,斬首470級,擄掠大批牛羊,謊稱獲得“長定堡大捷”。結果又是一番告廟、頒獎、晉爵等等,不亦樂乎。當時張居正請假回江陵葬父,在家接到報告,大為疑惑,寫信給時任兵部尚書的方逢時說:“遼左之功,信為奇特。”敵人來就來麼,還帶著牛羊幹什麼?七百餘騎偷襲,必有周密準備,怎的我軍偏師一擊,他們就四散潰逃?
事情最後是調查清楚了,但因皇上已下了“聖諭”表彰,一切都無法更改——天子還能被愚弄嗎?張居正只得向有關邊鎮督撫透露了一個資訊:我這裡是洞若觀火的!李成梁大約也知道瞞不過張首輔,此後加了小心,若干年裡未敢再次犯混。
從明末崇禎時期遼東的用將與防務謀略看,張居正對李成梁的倚重與優容,是具有戰略眼光的。那句著名的淺顯唐詩,包含著與國運相聯絡的真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誰不服這個氣,誰就自嘗苦果。連皇帝也不能例外。
至於邊民與降人的冤魂,歷史說到這裡就說不得了。滾滾車輪總是要踏著一些冤魂前進的。
千載悲歌皆如此。
張居正除了嘆息“乖謬如此,殊為可恨”之外,又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從全域性來看,張居正對戚繼光、李成梁青眼有加,委以重任,一舉扭轉了大明邊防的頹局,是極富戰略頭腦的。明代史家談遷論及此時,高度讚賞,說“江陵能盡人之才”。
對兩位的器重,張居正曾多次對人剖白,所自己從中並無私人好處,無非是因為他們是“為國任事之臣”,所以才“視之如子弟”,“獎提愛護”。
兩位名將的結局,很不相同。這裡不妨多說兩句。
張居正死後,又有人重彈老調,說戚繼光不適合於北方,旋被調任廣東總兵,第二年又被彈劾,致仕還鄉。三年後又被奪俸,於同一年鬱鬱而終。著有《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為後世兵家所重。
李成梁雖鹵莽,但結局卻相當風光。張居正死後,他仍留任遼東,至萬曆十九年解職。子弟皆列高位,連僕人都跟著顯貴。他離開後,遼東凡十年竟易八帥,看來是誰也玩不轉了。萬曆二十九年,時年78歲的老將軍又被啟用,重回遼東,邊境立刻安定。又幹了8年,共在遼東稱霸20年。後以93歲高齡辭世。
閻崇年先生在《明亡清興六十年》裡說,李成梁在古勒城肆意屠城,誤殺了努爾哈赤爺爺和父親,種下了仇恨的種子,導致努爾哈赤立志滅掉大明。此說我不能贊同。
這段公案史書上記載得很清楚,以當時女真的情況看,努爾哈赤不可能是因此事而與大明反目的。他是一個有宏大政治抱負的人物,遲早都會崛起。個人恩怨不足以解釋他的動機。
史載,萬曆二年李成梁攻破建州女真部,斬殺了建州女真酋長王杲。萬曆十一年初,李成梁率軍攻打王杲之子阿檯盤踞的古勒城。當時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為明軍做嚮導而被阿臺軟禁在古勒城中,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隨明軍前往,先於明軍進入城中搭救其父。後來明軍攻破古勒城,射殺了阿臺。此役中覺昌安和塔克世都為明軍誤殺。
戰後努爾哈赤和兄弟混跡於亂軍,歸附了李成梁。《清史稿》本紀中說,“成梁妻奇其貌,陰縱之歸。”是李成梁的老夫人把他給放了回去的。後李成梁送回了覺昌安、塔克世的屍體,並賜銀給努爾哈赤厚葬其父祖。這一點,李成梁做的還是很有策略的。
明朝在此之後賜予努爾哈赤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允其承襲父、祖之建州左衛都指揮使。明朝的這次封賞,才是努爾哈赤興起的關鍵原因。此時努爾哈赤已小有勢力,有了天朝的封賞在身,他就以此為號召,開始聚集政治和軍事實力,逐漸坐大。
努爾哈赤開始稱王,“定國政”,大敗海西女真九部,統一建州女真,成為一方勢力的整個過程,恰是在李成梁卸任期間完成的。其間,萬曆二十三年,明朝還以努爾哈赤守邊有功,封他為“龍虎將軍”,證明那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