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與土蠻部進犯大軍的營地——劈山營,斬首430級,此為劈山營大捷。
萬曆七年,土蠻與泰寧部的速把亥合駐紅土城,分兵進攻錦州、義州。李梁成又夜出塞200裡,直抵紅土城,斬首470餘級。此為紅土城大捷。
萬曆八年,韃靼千餘騎從永奠入侵,李梁成又是出塞200餘里,斬敵人750人,盡毀其營壘。
類似這樣奔襲200餘里斬首數百級的戰例,在這裡不可能逐一盡數。
這一幕幕景象,為大明邊關百年來所絕無僅有。
遼東平原上,煙塵滾滾,大明軍旗所向披靡。土蠻精銳全沒了慣常的威風,被殺得七零八落,只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昔日明軍被動挨打的局面,已恍若隔世。
這裡面,也有幾次戰役是張居正親自籌劃的,但能夠在前線取得如此驚人戰績的,非李成梁莫屬。張居正深感李成梁“忠勇可用”,屢次請旨為其加官進爵,並不吝惜封賞
李成梁的戰績,也使萬曆皇帝大為開心,曾為此告謝郊廟,在皇極門向百官告捷。在張居正的數次提議下,李成梁一路高升,先後加太子太保、太保,世蔭錦衣指揮使(子孫可任此職),封寧遠伯。
李成梁的兩個兒子也是久經沙場的軍人,能獨當一面,且屢有戰功。
李氏父子率重兵,猶如鐵打的堡壘雄踞遼東22年(至萬曆十九年),威震絕域,韃靼各部望之無不心驚!
封爵後,李成梁遂了平生心願,更是勇猛異常。於萬曆十年,在鎮夷堡設下伏兵,將來犯的速把亥斬首,滅掉了這個騷擾遼東20餘年的心腹大患!
天賜勇將與大明,亦賜良相與中國。
李成梁在張居正的掌控下,功績非凡,標炳史冊。《明史》本傳在寫到他的功績時,真是不吝讚美之詞,其中說:“成梁鎮遼二十二年,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
但正像所有的王牌都有其醜陋的背面一樣,李成梁這個人也有他的陰暗面。史載,他“貴極而驕,奢侈無度”,對遼東的軍費、馬政、鹽業、政府採購無不包攬,以此中飽私囊,以至“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在戰功方面也有水份,仗著邊地遙遠不易核查,經常謊報戰功;若敵人已從別處突入內地,他則擁兵觀望,並不出手;有時甚至掩敗為功,放縱部下殺良民以取首級冒功。
擅殺平民冒功,是大明軍隊流行了百年的弊端,無人能夠制止。到了李成梁這裡,更是肆無忌憚。士兵們在戰事結束後,成批殺害邊境平民,割下腦袋,按蒙古習俗重新結辯子,冒充敵首。兵部人員論人頭點數,其他不問。早在嚴嵩當政年間,邊兵擅殺就是邊民的一大害。被嚴嵩害死的錦衣衛官員沈煉曾有詩詠及,至為沉痛:“割生獻馘古來無,解道功成萬骨枯。白草黃沙風雨夜,冤魂多少覓頭顱!”(《感懷》)
草民讀史至此,則有許多感慨:在某種意義上,歷史真不是善良人創造的。軍隊本該保民,區區平民何辜!李成梁若只有鎮遼之功而無其他,也許可算得上是大明少有的聖賢了,可惜,人性的黑暗,就是如此無所不在。
李成梁的所作所為,只瞞過了高高在上的閣部。地方督撫若有異議,一概被他排擠而去。當時也有言官交章彈劾,卻奈何不得他。
張居正對這個桀傲不馴的武夫,當然有清醒的認識。首先,他極其清楚李成梁的存在,對遼東防務乃至大明的安危都有重要意義,所以從未動過撤換之心。這樣的猛將,可抵雄師百萬,不是隨便哪個就能取代的。鑑於大局高於一切,張居正對李的汙行劣跡做了不少讓步。但對李部的所有動向均瞭如指掌,決不放鬆。
若李大總兵實在鬧得不像話,張居正也決不給他好臉色看。恩威並用,把這個傢伙牢牢攥在了手心裡。
萬曆三年五月,李成梁腦袋不知轉了哪根筋,聽到風就是雨,報稱土蠻部擁兵20萬來犯,前鋒已至近邊的大凌(今遼寧錦州東北),“請兵請糧急於星火”(《萬曆起居注》)。
遼東巡撫張學顏連忙飛報兵部,兵部聞訊張皇失措,一時竟拿不出辦法來。連萬曆皇帝也被驚動,屢問張居正:“虜情如何?”
張居正卻保持了異常的鎮靜,他對局勢做了估計:此時正當暑天,又大雨連綿,不利於騎兵作戰,根本不是北虜進犯的恰當時機,土蠻部不大可能愚蠢若此。他一方面令戚繼光嚴密防守並派兵應援,一方面讓宣府巡撫吳兌探查敵情。
不久,兩方面都有情報回饋:邊境上鳥也沒有一個!純屬李成梁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