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3 / 4)

值此秋風浩蕩日,將唾壺擊缺,於岡上振衣,快哉,快哉!

——人豈能一生無為如螻蟻!

這真是太神奇了。當歷史在一個轉彎處時,他突然看到: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張養浩語)

縱馬馳騁吧,再沒有什麼障礙可以阻擋你了。

人世的代謝,慾望的交錯,把一個千年罕有的機會推到了張居正面前。

其中任何一個因素只要稍微有所不同,“萬曆新政”就絕對不會以張居正的名義流傳後世。

在漫長的官場生涯中,張居正的隱忍謙抑、曲為周旋,今日終於有了回報。中國的地方哲學有曰“仰臉老婆低頭漢”,意謂這兩者都是不可輕視的角色。男人的隱忍,有時是包藏著致命鋒芒的。任何將這種隱忍視為軟弱可欺負的人,都將為之付出代價。

張居正一貫的退守姿態,使他能保持冷靜,客觀判斷彼此實力,且有從容心態等待成功一搏的機會。

歷來有大成功者,決不會是一個志驕氣浮的人。

他終於一躍而上。

但是在這裡我要強調,專制皇權下“無權就無法改變世界”的規律,迫使張居正不得不阿附宦官,雜以權術,以此換來施展政治抱負的空間。這一點,是他一生中的一個汙點。不僅為當時的清流士人所不齒,也為後世百家所垢病。這是他的名聲在此後的四百年中始終不彰的重要原因。

白璧有玷,無須隱諱。政治道德上的這種卑汙,是任何理由都不能原諒的。

人不愛惜羽毛,自會辱及後世。

中國人都是無神論者,不相信有最終裁判,不相信有拔舌地獄,不相信有閻羅判官,更不管他孃的身後名聲。難道,如此就可以在生前放手作惡了麼?

中國的哲學,固然有五花八門的原則,但有一條歷史定律百試不爽,永遠有效。那就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張居正的誤區,足以讓後世人審慎思之。

當然,有一個悖論也在這裡。就張居正的個案來說,如果他當初珍視操守,贊同高拱,對馮保的擅權和李貴妃的越位持抗爭態度的話,其結局,也將與高拱一樣“被風吹雨打去”。因而,就不再會有此後“萬曆新政”的輝煌與施展他個人治國方略的機會。

那樣的話,大明帝國與後代史家是否會感到深深的遺憾?

卑鄙,當它成了成功的通行證之後,選擇還是不選擇?這個命題,充滿了歷史的迷思。[霸氣 書庫 ·電子書下載樂園—wWw。QiSuu。cOm]

【欲掃天下先掃庭院】

從那無上榮光的平臺上走下來,張居正並沒有驕狂不可一世。正如他在隆慶五年擔任會試主考時說的那樣,一流人才必須“嚴乎內外,審於施應,既不沾沾以自喜,亦不汲汲以從時”(《辛未會試驗程策》)(霸氣 書庫 |。。)。幹大事,就要有幹大事的頭腦。他從這一刻起,每走一步,都是精心所為。

有很多的事,他要一件件先理清好。理清完了*股底下的事,才能安安穩穩去闊清天下。

首先一件事是“正名”。張居正費盡心機奪來首輔位子,就是要幹事的。要想幹事的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的話,有用的不多,最有用的可能就是這句。

在平臺召見的時候,張居正於感激涕零中也沒忘申明要“遵守祖制”,這就是在做“正名”的工作。什麼叫“祖制”?在當時條件下,就是高舉朱元璋的旗幟。

朱老皇帝在沒當皇帝的時候,把人間的苦都吃遍了。為了避免兒孫再吃二遍苦,他制定了一整套國家制度,應該說,絕大部分還是有利於朱家江山永固的。但是將近200年下來,這套“洪武祖制”幾乎被他的後代扔了個精光。尤其正德、嘉靖兩朝,皇帝為所欲為、寵信佞臣,制度毀壞得也就相當徹底。國號雖然還叫“明”,跟朱老皇帝的那個“大明”已是相去萬里了。朱老皇帝那會兒,貪汙60兩銀子以上就要殺頭剝皮,到嘉靖年間,凡有能耐的,哪個不撈他個200萬兩?

張居正要掃清天下的頹糜之風,就必須改革現行的做法。但如果他提出要創新制,全體官僚可能都要蹦起來跟他作對。他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也免不了到頭來做個王安石第二。

因此他只說恢復祖制。

恢復祖制,聽起來沒有那麼刺耳,官僚集團暫時不會視他為異端。但是,只要改革動起來,不可能不砍到官僚集團的肉。當官僚們群起反撲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