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院:《一箇中國新聞記者的 1943 年 5 月湖北戰役後鄂西湖區見 聞》,附件第 3 頁。
③ 《湖北省政府報告,1943 年 10 月—1944 年 9 月》,第 132 頁;《胡上將宗南年 譜》,第 118—121 頁;
吳鼎昌:《花溪閒筆正續集》,第二集,第 194、199 頁; 謝偉思:《在中國的失機》,第 21 頁;範宣德
致國務院:《四川彭縣騷亂的處 理》,美國國務院檔案 893。00/15002(1943 年 4 月 26 日),艾奇遜致國
務院:《貴州省狀況:自由中國的動亂》,美國國務院檔案, 893。00/15300(1943 年 7 月 27 日),附件
(約翰?C。考德威爾:《福建省情報告》),第 2 頁。
① 高思致國務院:《孫科博士對於民主政治和計劃經濟的看法》,美國國務院檔 案 893。00/15340(1944 年
4 月 14 日),附件 1,第 3 頁:高思致國務院: 《孫科博士批評三民主義青年團現行目標和方法的講話》,
美國國務院檔案 893。00/15366(1944 年 4 月 25 日),附件,第 2 — 4 頁;高思致國務院:《孫 科博士對
三民主義青年團的講演》(1944 年 6 月 7 日),載《亞美雜誌論文集: 中國災難的線索》,第 1 卷,第
542 頁。
② 《復興中國國民黨建議》:戰略情報局檔案,L57067,1945 年 5 月 25 日,第 1— 4 頁,《新官場現形記》;
易勞逸:《失敗的根源》,第 101—102,109—124 頁。
③ 德姆魯賴特致範宣德:《成都警察與警備司令部部隊之間可能發生衝突》, 1943 年 4 月 26 日,美國國
務院檔案 893。105/93,第 2 頁。
底破滅,他們確信重慶政權是“毫無希望的,並且……註定要滅亡”。他們
哀嘆政府不斷增長的專制和鎮壓的傾向。①更有甚者,到 1943—1944 年,他
們已確信蔣介石本人是政府虛弱的根源。克拉倫斯?高思於 1944 年 7 月報告,
甚至一年前還在堅決支援他的自由主義者,也“看不出在蔣的領導下中國還
有什麼希望”。②
民盟的一批知識分子和地方軍閥們,在一項旨在推翻中央政府的計劃中
結成夥伴,但並不協調。共謀者們深信重慶處於崩潰邊緣,他們希望避免使
用武力。他們專注於建立一個繼任的國防政府作為替代。為了批准這些計劃,
他們安排大約於 1944 年 10 月 10 日在成都舉行一次國民代表大會——包括國
民黨(40%)、中國共產黨(20%)、民主政團同盟(20%)和其他團體(20%)
的代表。與此同時,龍雲、潘文華、餘漢謀和其他軍事長官們商定,他們將
不再抵抗日本人,而讓日本人消滅蔣介石的軍隊。③
這一策劃最終毫無結果。如美國駐昆明的領事所評論的那樣,“確實難
以想象,還會有比封建政府貴胄與激進主義者、理想主義者和實用主義的政
客們結成的成分更為複雜的一夥”。④他們沒有考慮到蔣介石對其對手用分而
制之的政治機智。龍雲是全部密謀的關鍵,他卻於 1945 年 1 月退出了反蔣運
動,以換取足夠裝備他三個雲南師的美國租借法案的補給品。後來,在日本
投降後不久,蔣在 1945 年 10 月的一次精心策劃的軍事行動中,剝奪了龍雲
在省內的職務,並把他帶到重慶,他在那裡實際上被囚禁了。
雖然反蔣密謀考慮不周,但它是戰爭最後一年困擾國民黨中國的深刻危
機的一個徵兆。經濟生產已急劇下降,通貨膨脹失去控制,軍隊在日本人面
前無所作為,政府腐敗,政治上的不滿情緒瀰漫社會所有階層。因此,當戰
爭於 1945 年 8 月 14 日結束時,國民黨中國是士氣低落的和虛弱的。
① 張文實:《雲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