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小說:諸葛亮大傳 作者:紅色風帆

指廣漢、犍為、蜀郡三郡。的漢中盆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物產富饒,是益州北部的一顆明珠。

自先秦至蜀漢,益州地區歷經數代,幾易其主,然而土地依舊肥沃,江河依舊流淌,陽光雨露依舊滋潤萬物,山川大地依舊物產豐饒。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雖然如此,但良好的自然環境在治世良才手中會更大地發揮其效益。諸葛亮治蜀期間,益州地區經濟的發展,說明他就是這樣的治世良才。

同其他封建社會的政治家一樣,諸葛亮對農業生產有著深刻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

封建社會里主要的產生部門是農業,只有農業生產繁榮,農民安居樂業,社會生產向前發展,國家才會出現比較穩定的政治局面。同時,只有農業生產發展,封建經濟基礎鞏固,國家經濟實力雄厚,才能有力地推行各項改革措施,以及進行統一戰爭。因此,諸葛亮認為,〃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簿賦斂,無盡民財〃。只有這樣,才能〃富國安家〃,他覺得理想的社會經濟,應該是〃利人相逢,用天之時,分地之利,以預凶年,秋有餘糧,以給不足,天下通財,路不拾遺,民無去就〃。他反對那種〃利與民爭,災害並起,強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雲,手足不安〃的現象。

為了實現政治理想,諸葛亮在建立霸業的過程中,在霸業初步建成以後,一直重視農業生產。這在前面《五載經營》和《優勢的天平傾向誰》兩節中已有敘述,茲不再贅。

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以後,仍把農業生產放在重要位置。建興二年(224)春,〃務農殖穀,閉關息民〃。建興五年,在為後主所擬的伐魏詔書中,又提出〃勸分務穡,以阜民財〃。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益州境內雖水利資源豐富,但在生產力水平不是很高的古代,人們面對強大的自然力量,還是顯得軟弱無力。一遇天災,人們的生活依然要受很大影響。有件事使諸葛亮終生難忘。那是他們入益州後不久,就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地裡糧食顆粒無收,為了節約糧食,劉備下令在民間禁止釀酒。當時禁酒命令非常嚴厲,發現有釀酒者都要處以刑罰。有一次,官吏在一家人的住宅裡搜查出一套釀酒器具,有人認為,既有釀酒的器具,就有釀酒的可能,就應該和釀酒者一樣治罪。劉備為了禁酒,居然同意了這種主張。老臣簡雍不同意這樣做,但一時又無好辦法說服劉備。有一次,簡雍與劉備外出,路見一男一女走在路上。簡雍靈機一動,立刻有了主意。他對劉備說:〃你看那個男子,他要行淫亂,怎麼不把他綁起來?〃劉備覺得奇怪,問:〃你怎麼知道?〃簡雍答道:〃他具備行淫亂的條件,其性質與那個家中藏釀酒器具的罪犯一樣啊!〃劉備不禁笑起來,明白簡雍在批評自己制裁藏釀酒酒器者不妥,便把那個人放了。諸葛亮卻從這件事中得到了另一種啟示,他覺得禁酒之令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酒難禁,制裁有釀酒具者更是過分。而這知其難為而為之,甚至做出過分之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天旱缺糧。他深深體會到水利對農業生產的重要。

諸葛亮重視農業水利建設,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一件事是保護和利用都江堰。都江堰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是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史書記載都江堰說:

第60節:第七章勵精圖治(7)

縣有桃關,漢武帝祠,李冰作大堰於此,堰於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謂之湔塴。江入郫江,撿江以行舟。《益州記》曰:江至都安,堰其右,撿其左,其正流遂東。郫江之右也,因山頹水,坐致竹木,以溉諸郡,又羊摩江灌江西,於玉女房下作三石人於白沙郵,郵在堰官上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腰,是以蜀人旱則藉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沃野千里,世號陸海,謂之天府也。俗謂之都安堰。

都安堰就是都江堰,從上述記載中,可見都江堰工程規模之大,效益之高。諸葛亮認為〃此堰農本,國之所資〃,專設堰官對此堰進行管理。堰官統率一千二百名兵士駐守在那裡,對都江堰進行保護和疏浚。

另一件事是修築九里堤。《成都志》記載:〃九里堤在縣西北,堤長九里,故老相傳,諸葛亮所築,以捍水勢。〃《成都府志》記載:〃九里堤在府城西北隅,其地窪下,諸葛武侯築堤九里,以防衝齧。〃

1980年夏,四川省三臺縣文化館的同志在清理館藏古代字畫時,發現一張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令〃碑拓片。從拓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