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韓兆琦史記 新讀 作者:雨帆

胡亥即位後,即歷史上所說的秦二世。此人頭腦昏聵,只會苟安享樂、作威作福。他聽任趙高,變本加厲地實行嚴刑酷法,肆意誅殺。所以在他上臺沒過幾個月,就爆發了陳涉起義。李斯眼看秦王朝就要垮臺,想給秦二世提意見,但沒有門路,趙高就做好了圈套讓李斯鑽。趙高騙李斯說:“我在宮裡幫你看著,一旦看到皇帝何時有空,就馬上通知你。”於是趙高就專門挑秦二世與他寵愛的妃嬪們親熱的時候通知李斯說:“現在皇帝正沒有事情,正在一個人待著。”於是李斯趕緊進宮請求奏事。一連幾回都是如此,氣得秦二世大罵:“為什麼丞相總是挑這種時候前來添亂,他究竟安的什麼心?”趙高就趁機說:“李斯最清楚您的底細,對您做皇帝這事本來就不滿。”又說“陳涉與李斯的家鄉相距不遠,李斯的兒子做地方官,與陳涉相互串通”等等。秦二世信以為真,就派人前去調查李斯的兒子。李斯見此情景很生氣,上書譴責趙高專權誤國的罪行,秦二世一貫相信趙高,又正在懷疑李斯,故一來二去,就將李斯下獄交由趙高審理。

咸陽末路悲黃犬(5)

趙高讓自己的手下裝成秦二世的使者,到監獄向李斯瞭解情況。李斯誤以為真是秦二世的使者,就按實情相對,申訴自己的冤枉,於是趙高就讓人狠狠打他。一連幾次,李斯被打怕了,後來秦二世真的派人來了解情況了,李斯反而不敢再說真話,就承認自己有罪。這樣秦二世就很感謝趙高,說:“如果不是趙君,我差點就被李斯騙了。”秦二世派去調查李斯兒子的使者到達三川郡時,李斯的兒子已被項羽、劉邦等打敗殺死,趙高就讓人胡亂地編造了一套說辭,說李斯的兒子與陳涉相互串通,進呈給秦二世看,於是秦二世下令將李斯處死。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判處死刑,被腰斬於咸陽市。在李斯被押往刑場的時候,他回頭向一起被殺的二兒子說:“如果我們不出來做官,在我們的老家上蔡縣牽著黃狗出東門去逮兔子,那該是多麼好的一種生活啊!如今卻連想都不能想啦!”於是父子被斬於咸陽,整個家族也被殺了個精光。

李斯一輩子是個官迷,等死到臨頭時卻說後悔當初捨棄了“架鷹牽狗出門打獵的平民生活”,其言外之意是後悔進入官場,看來李斯到死也沒有明白他究竟是怎麼死的。李白在感慨李斯悲劇命運的一首詩裡有所謂“咸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同樣是文不對題,沒有抓準李斯倒黴的病根。

結束語

一、李斯有積極入世的人生觀,能抓住時機,幫著秦始皇成就了一番大事業,這是司馬遷所贊成的。

二、李斯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切以個人利益為轉移,不能臨危效命,竟變節投靠亂臣賊子,倒行逆施,不僅毀了國家,也毀了他自己以及他的整個家族,這是司馬遷所鄙視的。

三、李斯受趙高愚弄,並被趙高所害的人生悲劇,令司馬遷同情。

四、司馬遷寫出了李斯由成功到被害的全過程,展現了李斯患得患失的心理,批判了一切以個人利害得失為轉移的極端自私、極端懦弱的可恥本性。作品具有巨大的多方面的認識價值,它像一面鏡子,足以為讀史者千古之鑑,尤其可為官場中人的千古明鑑。因為一個平民患得患失、自私自利,出事只是害他自己;如果一個職位很高、掌管權力很大的人患得患失,那一旦出事就不只是害他自己,而是要禍國殃民了。患得患失絕對不是小事情!

誅秦滅項歌大風(1)

——司馬遷筆下的劉邦

漢高祖劉邦是《史記》中最生動的歷史人物,就藝術成就而言,劉邦形象比項羽形象寫得還要好。

一 劉邦斬蛇起義

漢高祖劉邦像劉邦是沛縣豐邑人,弟兄三個,劉邦是行三,故稱“劉季”。劉邦好說大話,好與人開玩笑,好罵人,不論與誰說話都是“你爸爸”、“你老子”。劉邦為泗上亭長送民工入咸陽見到秦始皇出行的儀仗隊時感慨地說:“大丈夫當如是也”,表現了一種極端羨慕的心情。

劉邦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如有人說他頭上有龍,有云氣;有人給他、給他的妻子呂后相面時都說他們要大富大貴,其中有個劉邦斬蛇、老婦人夜哭的故事非常生動,大概意思是說:

有一天,劉邦帶著醉意,與幾個人趁夜色抄小道穿過一片沼澤地,他讓一個人往前面去探路。那個人回來報告說:“前面有一條大蛇擋住了去路,我們往回走吧。”劉邦醉醺醺地說:“好漢子走路,有什麼可怕的!”說著走上前去,拔劍把大蛇斬作了兩段,路讓開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