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和劉元城之間的交往,就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既然我們應該與良友在道義的基礎上淡如水地交往,那麼我們又應該怎樣選擇朋友呢?
換句話說,什麼樣的朋友才算得上是良友呢?
關於這個問題,孔子有一個經典的回答,這就是所謂的“益者三友”。
在孔子看來,良友或者有益的朋友有三種,分別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友直”,意思是說朋友應該性格正直和直爽。
為什麼要結交這樣的朋友呢?
原因在於,正直和直爽的朋友,才會直率地指出你的缺點,幫助你改進。
他們對你,從來都是坦坦蕩蕩的,不會耍虛偽和遮遮掩掩,有著開闊的胸懷。
結交正直的朋友,即便偶爾會與你發生分歧,也依舊會堅持他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所謂的“諍友”。
在春秋時期的楚國,伍子胥和申包胥是一對好朋友。
伍子胥的父親被楚王殺死了。無奈,伍子胥只好逃往吳國。
在臨別之際,伍子胥對申包胥發誓道:“我一定會回來滅掉楚國,為父報仇!”
作為好朋友,申包胥從感情上自然很同情伍子胥,可是,從道義上,申包胥又不贊同伍子胥滅亡楚國以報家仇的打算。
於是,他只好對伍子胥說:“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興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既然你想要這樣做,那麼我們都一起努力吧。你既然能滅掉楚國,那麼我就能復興它!
伍子胥來到吳國後,說服了吳王,發兵討伐楚國。吳國軍隊實力強大,一舉就攻破了楚國的國都郢。
楚國滅亡了,伍子胥實現了當年的誓言。然而,申包胥卻並沒有灰心。他來到秦國,請求秦哀公發兵救楚。
最開始,秦國不願意趟這鍋渾水,秦哀公不答應申包胥的請求。
傷心的申包胥,便在秦國的朝廷上七天七夜不吃飯,而且哀嚎大哭,最終感動了秦哀公,發兵收復了郢都,楚國才得以復興。
後來,楚王要獎賞申包胥,可申包胥卻不能忘記好友伍子胥的父親是被楚王害死的往事,說自己復興楚國只是為了百姓,並不是為了楚王。
他拒絕了楚王的所有賞賜,跑到深山,隱居了起來。
申包胥,就是“友直”的一個典型例子。
“友諒”,意思是說,真正的良友必須是一個懂得和理解自己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交友要交真正的知己。
“友諒”的最好例子,就是伯牙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他琴技高超,當時沒有幾個人能懂得欣賞。
有一天,俞伯牙正在山中彈琴,悠揚的琴聲恰好被一個砍柴的樵夫鍾子期聽見了。
有趣的是,這個樵夫卻能聽懂俞伯牙的琴聲。
當伯牙彈琴時,心裡想的是高山,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
而伯牙彈琴時,心裡想的是流水,子期便說:“洋洋兮若江河!”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5。君子之交淡如水(3)
見子期如此懂得欣賞自己的音樂,伯牙十分感動。於是,他便約子期來年的這一天,再在此處聚會。
到了第二年,伯牙如期前來赴約。他等了很久,都沒有見到子期的蹤影。
伯牙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四處打聽。後來他才知道,原來就在去年,子期已經去世了。
知己的離世,讓伯牙十分痛心。
從此,他也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了知音,縱使彈出天籟之音,也無人懂得欣賞,還不如不彈呢。
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歷史典故,它說明了交友一定要交理解和懂得自己的知己。不過,這確實很難,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友多聞”,意思是說要結交有知識、有才學的朋友,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從中受到教益。
我們知道,無論是什麼時代,透過朋友來了解和掌握更多有用的資訊,都是為人處世之中很重要的事情。
而在這些朋友之中,更值得交往的,便是那些見聞廣博的人。因為從他們身上,我們才能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掌握更多有效的資訊。
要做到這一點,對於我們自身的要求,就比較高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在於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知識大爆炸的社會,很多知識、資訊往往是對我們無用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