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4)

5。君子之交淡如水(1)

《中庸》的仁愛,還體現在了與朋友的友愛上。

不過,一說到朋友,就會有一個問題:按照《中庸》的觀念,我們跟朋友應該怎樣交往呢?

我們不妨先去看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

孔子歲數已經很大了,有一天,他突然對曾子感嘆說:“我死之後,子夏每天都會進步,而子貢則會一天不如一天。”

曾子很好奇地問:“老師,您為什麼這樣說呢?”

孔子答道:

“子夏很喜歡和比他賢明的人相處,而子貢則喜歡不如自己的人。

我曾經聽說,假如不瞭解兒子,可以觀察他的父親;不瞭解一個人,可以看他結交什麼朋友;不瞭解領導,可以看他的手下;不瞭解土地,則可以看土地上長著什麼樣的草木。

所以,我們可以說跟君子住在一塊,就像來到了栽滿靈芝蘭草的房間,時間久了都不覺得香了,因為自己也變得同樣香;而跟壞人待在一塊,就像到了魚鋪,時間久了也不會覺得臭,因為自己也變得同樣臭了。

你發現沒有,裝著紅顏料的盒子久了會變紅,而裝著黑漆的盒子久了則會變黑。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君子對於選擇朋友,是十分謹慎的。”

從孔子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在儒家文化裡面,對一個人與什麼樣的朋友交往是十分看重的。

俗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一個人倘若交友不慎,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垃圾場,很快就會被汙染了。

在孔子眼中,有益身心健康的快樂,總共有三種,它們分別是“節禮樂,道人之善,多賢友”,也就是用禮樂調節生活,宣揚他人的優點和廣交良友。

一個人交到了良友,就如同得到了左膀右臂,自然諸事皆宜了。

這就是孔子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原因所在。

既然結交良友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與好的朋友相處呢?

首先,既然是結交良友,那就需要把朋友感情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之上。

換句話說,我們經常說的“志同道合”的道,不能是個人的私利,也不能是歪門邪道,而應是道義,比如對真、善、美的追求。

其次,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中庸》看來,良友之間的交往,應該淡如水。

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出自《莊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這段話的意思是指,君子之間的交往,就如同水一樣清清淡淡,而小人之間的交往才甜得發膩。不過,正是由於清清淡淡,所以君子之交才真正親近,也正是由於甜得發膩,所以小人之交才很快就會斷絕。

關於這一點,北宋宰相司馬光推薦劉元城當官的典故,就是最好的說明。

司馬光當上北宋宰相之後,曾推薦一位有才幹的讀書人劉元城,到集賢院任職。

有一天,司馬光邀請劉元城到家裡做客。席間,他問劉元城:“你知道我為什麼推薦你嗎?”

劉元城稍微思考了一下,答道:“應該是因為我和先生交往了很久的緣故吧!”

劉元城這樣回答,有他的道理。

原來,劉元城在去集賢院任職之前,已經中了進士。

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中進士之後他並沒有馬上進入仕途,而是來到司馬光的官府,學習了一段時間。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劉元城跟司馬光交往很多,彼此以好友相稱。

在劉元城看來,自己與司馬光的私交深厚,是司馬光推薦自己當官的原因。 。。

5。君子之交淡如水(2)

可是,司馬光卻反駁道:

“不是這樣的。我之所以推薦你,是因為我沒有當宰相那段時間,一到每年的時令節日,你就會來信慰問,或者親自來看我,從來沒有間斷過。

最讓我看重的,是我當宰相以後,你卻再沒有一封書信來問候我。這才是我推薦你的緣故。”

司馬光的意思是說,在他自己因為政治鬥爭下野之後,劉元城並不避諱,依舊把他當做好友,給予慰問。而當司馬光再次出任宰相後,劉元城並沒有趨炎附勢。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讓司馬光覺得劉元城是一個值得交往的真君子,所以才推薦他做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