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一課經濟學 作者:青澀春天

,兩人接著提議立法,矯正那種錯誤的做法,以此來幫助X。他們透過的法律,總是規定C應該為X做什麼事,更好的情況則是A、B和C應該為X做什麼事……我想做的事,是探訪一下C……我稱他為“被遺忘的人”……他是從來不被考慮的人。他是被改革者、社會投機者和慈善家所犧牲的人。我希望將他的特徵和加在他身上的各種負擔展示給你們,以得到你們的注意。

“被遺忘的人” 一詞在20世紀30年代再度被人提起時,不是指C,而是指X,真可說是歷史的反諷。至於C,則是被要求支援更多的X,和以前比起來,更是徹底遭人遺忘。就是這個C,這個被遺忘的人,還得經常響應政治號召去獻愛心。

4

本書相當關心的核心謬論,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系統性地出現的,如果我們現在就此打住,那麼這堂課的研究就不算完成。事實上,這種系統性謬論是勞動分工所不可避免的結果。

在社會化勞動分工出現以前,原始人的一切工作都只為自己或家人而做。他消費的東西,完全是他自己生產出來的。他的產出和他的滿足之間,始終存在著直接和立即的關聯。

但是當更為細緻的社會化分工出現,這種直接和立即的關聯就不復存在。我消費的東西,不全是我生產的,我可能只生產其中一樣。我用我生產的商品、用我提供的服務所賺來的錢,去購買其他我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務。我希望我購買的每一樣東西,價格越便宜越好,但是我生產的商品、我提供的服務,價格要越高越好。我希望其他所有的東西越豐富越好,但是我的同行和他們的產出要越稀缺越好。常言道,物以稀為貴,若能得遂所願,我付出的努力就能得到更豐厚的回報。

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我會限制我自身的努力以減少自己的產出。事實上,跟我生產同樣產品、提供同樣服務的人是大有人在,我只是行業中普通的一員,而且我們這一行是自由競爭,如果我限制自己的努力和生產,對我自己並沒有好處。相反,如果我是一個麥農,我會希望我所種植的小麥產量越高越好。當然,我也希望其他所有麥農的產量越低越好;我希望市面上小麥及其替代品供給稀缺,我的收成就能賣到最好的價錢。

第25章 課後溫習(3)

上述這種自利動機對小麥的總產量一般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事實上,只要存在競爭,每位生產者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儘可能多的農作物。這樣,靠自利動機的力量(不管是好是壞,它比利他動機更持久且更具威力)就能使產出最大化。

但是,如果所有麥農以及小麥替代品的所有生產者,能夠聯合起來消除競爭,而且政府允許或鼓勵這種做法,形勢就會發生逆轉。麥農就會去說服本國政府(最好是說服相關國際組織),強迫所有的麥農等比例縮減小麥的種植面積。這樣就會讓小麥供不應求,進而抬高小麥價格;每蒲式耳小麥的價格漲幅,很可能大於產量的降幅,麥農整體上就會因此受益。他們會賺到更多的錢,也就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但是,其他人的狀況都會因此變差(假使其他條件不變),因為其他人都必須拿出更多自己生產的東西,來換取更少的小麥。很清楚,小麥減產的數量,就是整個國家財富減少的數量,國家因此變得比較貧窮。但那些只將目光放在麥農身上的人,看得到麥農因此獲得的利益,卻沒看到其他所有人因此遭受的損失。

這個道理,適用於其他每一種行業。如果因為氣候反常,柑橘的收成突然大增,所有的消費者都會受益。柑橘增產多少,整個世界的富有程度就增加多少。但是,柑橘會賣不起價錢,這會使全體柑農比以前貧窮,除非大量的柑橘賣得出去,銷量增加足以彌補降價的損失。當然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柑橘收成反而不如常年,我一定會因為普遍性豐收導致的低價而蒙受損失。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供給發生變化的情形,同樣適用於需求發生變化的情形。不僅新發明或新發現會給各方造成利弊不同的影響,消費者品味改變同樣會給各方造成利弊不同的影響。新型棉花采摘機,雖然可以降低每個人購買棉質內衣和襯衫的成本,並且提高整體的財富,但是受僱的棉花采摘工人數量會減少。新型紡織機器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織出更好的衣料,但許多老式紡織機器卻會因此遭淘汰,尚未收回本錢的淘汰機器,其部分投資將就此損失,其所有者當然變得比較貧窮。進一步開發核能發電,可以造福全人類,但煤礦和油井的業主卻會因此不堪設想。

沒有一種技術改進不會傷害某個人,同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