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的“泡沫”(1)
虛幻的“泡沫”——與謝國忠、易憲容等先生商榷
在經濟學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可以接受的衡量泡沫的標準。權威的經濟學辭典《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的“泡沫”詞條稱:“在撰寫詞條時,理論界尚未達成對泡沫狀態的一致同意的看法,至於它是否可能發生,也沒有一致看法。”
據路透社2004年10月5日的報道,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表示,中國正在吹起一個超大的房地產泡沫,而這個泡沫將在幾個月內破滅。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易憲容研究員也發表文章稱:“房地產業正挾持著整個中國經濟。如果讓國內房地產的泡沫任意吹大,破滅將不可避免。”(載《中國青年報》,2004年10月27日)
中國經濟學界(如茅於軾、王大用、###等等)對謝國忠和易憲容的觀點非常重視,並積極參與討論。然而,謝國忠等人的觀點,很少應驗過。而且,泡沫是否存在,現有衡量標準都站不住腳。至於被用來證明泡沫存在性的“鬱金香狂熱”,本來就是一個騙局。我認為,比爭論泡沫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採取措施促使市場良性發展。
質疑“泡沫即將破滅論”
查閱歷史紀錄,不難發現,就是這位謝國忠先生,說中國房價“泡沫即將破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幾年前就開始了。但是,這幾年房價跌了嗎,“泡沫”破滅了嗎?
2002年7月,《亞洲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謝國忠指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即將破滅。謝國忠的論證是:2001年,房屋增建率為30%,但房價只漲了6%。從正面看,這意味著房價面對市場現實,趨向合理化發展。從負面看,則代表中國房市供過於求,市場發展空間快飽和了。過去的教訓證明,地產業從過熱到走疲可能拖垮銀行,尤其是一些有不良信貸記錄的銀行,被地產投機者拖下水,導致資產全面泡沫化。過去10年,中國不乏這類例子。目前,這一疑慮不無爆發的可能。由於地產業已經供過於求,加上一些構造有問題的商品房很難賣出,房產這一商品不像電視或其他商品,一旦過剩可以推向國際市場。如何消化過剩商品房是一大問題。
但是,現實與謝國忠的預言與現實不一致。2003年,35個城市中有6個城市的市場平均房價在3000元/平方米以上(價格由高到低依次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廈門),13個城市市場平均房價介於2000~3000元/平方米之間,其餘16個城市市場平均房價低於2000元/平方米。2004年上半年,全國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2487元,同比上升;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平均銷售價格分別上漲了和;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順便說一句,不僅摩根士丹利,國外其他很多研究機構也曾多次預言中國地產業已經到了泡沫的邊緣,即將崩盤。然而,這些預言一次又一次被事實擊得粉碎。
無法衡量的“泡沫”
目前學術界對“泡沫”有兩種定義:一是,當資產的價格異常膨脹、嚴重背離其真實價值時,泡沫就產生了。二是,資金的投入量、開發建設量和產品產量,遠遠超過社會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社會有效需求而產生了“泡沫”。
這兩種觀點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泡沫就是價格大幅度上漲、脫離價值的行為。但是,“價格”與“價值”之說,以及“價值決定價格”之說,是將近200年以前的古典經濟學的正規化,它早已被邊際學派的價格理論所替代了,特別是1890年馬歇爾《經濟學原理》的出版,更是標誌著現代價格理論的誕生。使用傳統的那種價值理論,顯然是無法解釋與解決問題的。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傳統的價值理論無法解釋“水—鑽石”悖論——鑽石的價格高昂,但它的使用價值很小;水的價格很低廉,甚至不需要花費金錢去購買,但它的使用價值很大。這個問題,按照現代的解釋,簡言之,就是水的供給曲線比鑽石的供給曲線大幅度地向右偏離。解釋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區分總效用和邊際效用。水給人們帶來的總效用是巨大的,沒有水人類就無法生存。但人們對某種物品消費越多,其最後一單位的邊際效用也就越小。人們使用的水的數量是很多的,因此最後一單位水所帶來的邊際效用就微不足道了。相反,相對於水而言,鑽石的總效用並不大,但由於人們所能購買的鑽石極少,所以它的邊際效用很大……價值悖論反映了以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