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經濟學林論劍 作者:江暖

者連像樣的工作也找不到。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些學者試圖用生物學來構建經濟學的基礎——自私的人性假設,弗裡德曼對此嗤之以鼻:“我不需要以遺傳學來解釋至高無上的自由市場的經濟運作。”我想,是否也可以這樣說:我們不需要哲學來摻和經濟學?

2004年11月30日

經濟學為誰服務?

經濟學為誰服務?——對黃衛平、李其慶等先生觀點的質疑

一把刀,在農民手中,它就是砍柴刀;在屠夫手中,它就是宰牛刀;在土匪手中,它就是殺人的刀。刀還是那把刀。具有階級性的,其實是“經濟學家”。“經濟學”並沒有什麼階級色彩,它只不過是解決人類選擇難題的工具。

2001年7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衛平先生在人民網強國論壇(∥) 回答網友提問時說:“經濟學在現實中有著不同的種類,存在的目的和解決問題的目標也不盡相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三性’的統一。一是它的階級性,二是它的科學性,三是它的實踐性。”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研究員李其慶先生認為: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本質的認識應當注意三個基本點,第一個就是階級性。他說,“新自由主義對資本主義國內和國際經濟關係所做的調節,目的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新自由主義的目標是建立以國際壟斷資本為主導的全球新秩序和資本的世界積累制度,是為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擴張政策服務的。”(載《光明日報》,2004年11月9日)

當前,不僅黃衛平、李其慶先生,吳易風、胡代光等很多著名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是為某個階層(或階級)服務的,沒有普遍適應性的經濟學理論。

經濟學具有階級性這個觀點,似乎濫觴於新劍橋學派代表人物瓊·羅賓遜(當然,你可以繼續向前追溯。但我覺得她更有代表性)。她認為經濟基礎的變化引起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說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它是為一特定的階級服務的,在《現代經濟學導論》(商務印書館,第50頁,1997)一書中,她說:“重商主義學者是海外貿易的擁護者;重農主義者保護地主的利益;亞當·斯密和李嘉圖則相信資本家(他們賺取利潤,為的是進行再投資,擴大生產)。馬克思把他們的觀點轉過來為工人辯護。現在,馬歇爾站出來充當食利者(財富所有主,他們借款給生意人並從貸款利息獲取他們的收入)的戰士。”

國內的很多學者將羅賓遜的觀點奉為圭臬。實際上,從羅賓遜到這些學者,將“經濟學家”和“經濟學”混為一談了。

“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或者說作為一門基本知識,並沒有什麼階級色彩,就如同被張五常、波斯納等視為經濟學最基本原理或最基本原理之一的需求定律,說的是一種產品的價格上升了,消費者對這種產品的需求量將下降(當然,假定其他條件都不變)。這裡不妨舉例說明——豬肉價格上漲了,於是我們這些消費者減少了對豬肉的購買量,需求定律就是對這種現象的解釋。這個定律,你能看出他的階級性嗎?顯然不能。在我看來,經濟學就是工具,解決人類選擇難題的工具(分析方法)。但是,使用工具的人不同,它的作用不一樣,階級性在這個時候也許就體現出來了。不妨作個類比:一把刀,在農民手中,它就是砍柴刀;在屠夫手中,它就是宰牛刀;在土匪手中,它就是殺人的刀。刀還是那把刀。

具有階級性的,其實是“經濟學家”。社會是由各個方面力量博弈的動態過程,每個人都會因為出身或成長的環境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影響。比如,出身農村的人,大多對農民的感情深厚,連“半絲半縷”都會覺得“來之不易”,他們深知農民的疾苦。如果發表觀點,他們可能較多地為農民說話。而在政府大院成長的人,多數對農村沒什麼印象,而是對自己成長環境感情深厚,所以,發表觀點的時候,有可能較少考慮農民利益(當然,出身不是絕對的決定因素)……但是,無論為哪個階層的人說話,即使是為農民鼓與呼,也是為利益集團說話!比如說,大米價格上漲了,站在城市消費者角度的經濟學家可能反對,因為,這意味著他買同樣的大米付出的代價更高;站在農民角度的經濟學家則認為,大米應該漲價,因為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看來,經濟學家的觀點經常不一致,最主要的恐怕是他們各自所處的位置(階層或階級)不同。所以,“經濟學家”具有階級性,而超越階級的只能是一小部分做純粹基礎理論研究的學者,也就是被稱為“不食人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