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經濟學林論劍 作者:江暖

片是一種“上癮”的毒品,只要沾染上,在當時的醫學水平下,幾乎沒有戒掉的可能(在目前的醫學水平下,情況似乎也好不了多少)。而鴉片就如同瘟疫一般,氾濫的範圍將越來越廣闊,於是需求量持續上漲,無窮無盡。白銀也就不斷外流,若長江之水,綿綿不絕。鴉片戰爭前,“直省地方,俱有食鴉片煙之人,而各衙門為尤甚,約計督撫以下,文武衙門上下人等,絕無食鴉片煙者,甚屬寥寥”(盧恩溥:《刑部摺奏酌加買食鴉片煙罪名》,《史料旬刊》1930年總第3期)。情況嚴重到:……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都在吸食鴉片,置辦煙具;為市日中。(參見黃爵滋:《請嚴塞漏卮以培國本疏》; 載《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中華書局,1980)鴉片煙毒也逐漸蔓延到農村,一些省份不僅有進口的鴉片,也開始種植生產鴉片,禍及面更加廣泛。

試想,在這種背景下,貨幣政策能有多大作用?

2002年12月19日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天下有沒有“吉芬商品”?(1)

天下有沒有“吉芬商品”?——評張五常、汪丁丁、黃有光等對需求定律的爭議

“吉芬商品 (Giffen Goods)”,經濟學中的一個名詞,它是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的價格如果上升,消費者對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一些學者認為天下不存在“吉芬商品”。我認為存在“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現象”,但不認為它違背了需求定律。汪丁丁、黃有光等先生將“事實”當成了“理論”;張五常等先生將“定律”當成了“公理”,並否認事實。

2001年以來,中國經濟學界就需求定律(或需求法則)展開了一場爭論,參戰學者之多,討論時間之長,影響範圍之廣,較為罕見。至今,這場爭端並無結果,對於廣大讀者或經濟學界人士而言,還是一頭霧水:需求曲線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傾斜?世界上到底

有沒有“吉芬商品”?

張五常等先生堅持認為,需求曲線必定向下,現實世界不存在“吉芬商品”。黃有光、汪丁丁等先生則認為存在向上傾斜的需求曲線,認為存在“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否存在,一直是經濟學上沒有解決的難題。即使在美國學術界,也一直存在爭論。如2001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譯本《經濟學的困惑與悖論》,就有專文討論這個問題,但依然沒有定論。在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學教科書上,“吉芬商品”都是作為需求定律的例外存在的。

在我看來,現實世界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當學者們研究問題越深入,淺顯的問題越難把握。實際上,上述雙方乃至中外所有學者所爭論的問題,解決起來非常容易——他們在處理邏輯與現實的關係問題上出現了偏差。

從教科書上看,需求定律指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需求價格與需求量呈反向變動關係。用座標圖(見圖1)表示,如果用橫座標表示需求量,縱座標表示價格,那麼需求定律就可以表示成一條從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線,就是“向右下傾斜”。

(圖略1 需求曲線)

這個定律應該是很好理解的,但出問題的往往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那個前提,即“其他條件不變”。這個前提很關鍵,之所以說“需求定律”,而不說是“需求公理”,就在於“定律”是有條件的,“公理”是無條件的。比如,幾何上有個公理,說的是“兩點之間,直線的距離最短”,這個描述之所以是“公理”,就是因為無論我們在北京還是紐約,在地球還是月球,這個規律都是成立的,不必去證明了。但定律就不一樣了,它必須依託一定的前提條件,沒有前提條件,得出的結論必然是錯的,比如牛頓定律,如果在極微觀和極宏觀的條件下,都不成立。所以,馬歇爾在1890年的《經濟學原理》第三章告誡我們:一切科學的學說無不暗含一些前提條件,但這種假設的因素在經濟規律中特別顯著。為什麼強調假設條件?他說,“經濟學說比其他任何科學的學說,更容易為那些沒有科學訓練和也許只是間接聽到而斷章取義的人所引用。”現在,很多美國的經濟學教科書(如瓦爾特·尼科爾森的《微觀經濟學原理與應用》和範裡安的《微觀經濟學》等)反覆強調注重“前提條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再看什麼是“吉芬商品”。英國學者羅伯特·吉芬19世紀在愛爾蘭觀察到一個現象:當土豆價格上漲的時候,人們消費更多的土豆。這個現象就是著名的“吉芬反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