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2 / 4)

時候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他所描述的世界,彷彿德魯克在說話,回憶他走過的青年時代,所有的人物都活了起來,彷彿是你早已熟悉的周遭。隨筆是最考驗寫作者的文體,因為讀者隨時便可能放下,永遠再不會捧起,你不能靠體系靠邏輯來吸引讀者,唯一的工具,就是其中的意念和思緒。這本書足以證明德魯克是最有實力的隨筆寫手。

這本書寫的是人。德魯克自己說,他“從未認為哪個人特別無趣”。我理解為世界上沒有無趣的人,卻有著大量的不善於(願意)觀察,不能夠以移情心去體會的人。德魯克對“人”的觀察,給所有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樣板、楷模。倘若你能夠對自己的同事、夥伴的行為、態度乃至價值觀,有如此敏銳且練達的洞察,我想你就有了成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基礎特質。德魯克在他的《管理的實踐》中曾說,他認真地研究了當時(20世紀50年代)大學中所開設的課程,發現其中只有兩門對於培養管理者最有幫助:短篇小說寫作與詩歌賞析。詩歌幫助一個學生練習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響他人;而短篇小說的寫作則培養你的那種對於人以及人際的入微體察。他這麼說,不知道你是否贊同,但這顯然是他自己的實踐。

我最早喜歡讀《旁觀者》一書,是其中“懷恩師”那一章。我不止一次地把這部分內容影印下來,送給在學校裡頭新做老師的同事,特別是在清華被稱做輔導員的學生老師。我自己在每一學期課程的開始,也總是跟同學們說:“HOW WE TEACH IS ALSO WHAT WE TEACH; HOW WE LEARN IS ALSO WHAT WE LEARN——我們學習的方式本身也是我們學習的內容。”兩位老師給他的,不是具體的一種知識,甚至也沒有能夠掌握某種技能,但是,卻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態度等人性中深層次的部分。這一章更堅定了我原本心中的想法,首先做一個好教師,之後才能成為一名好教授。

如果這一章的老師換做另外一個詞,領導者,那麼完全能夠作為一篇非常好的案例,啟發我們思考領導之道究竟存乎何處。在管理者持續不斷地計劃、控制和協調下屬、同事去完成每一項重要得不得了、緊急得了不得的任務(我觀察到很多經理們喜歡做這樣的表達)時,我們是否應該想想,我們究竟在他們的心中播撒下了怎樣的影響。從德魯克的這些老師身上,我想我懂得了:每個人令他人追隨的方式不同,達到目的的方式不同,但是相同之處就是負責任——他們從不會埋怨追隨者,而是把追隨者的失敗看做自己的領導不當。還有熱情,他們都是那種真正地精耕細作的老師。我還看到了德魯克從他們身上學到的管理經驗,我想明茨伯格應該看看這一段,修改一下他在《管理者而非MBA》第一章中對於MBA缺乏管理經驗的過強的批評,因為一個有心人能夠從他的人生經歷中獲得相當多的管理經驗,這一點,做過父母的人,有過兄弟姐妹的人,學生時期參與社團的人都很清楚。

我後來還曾經將“怪獸與綿羊”這一章的節選,拿去給MBA班級的同學討論。那是一門叫做“文化、倫理與領導”的選修課。課程中涉及很多看起來並不那麼商業的內容,儘管我是商學院的教師,學生也是MBA,但是這仍然是我們花時間去閱讀、去討論的一個遲來的機會。課堂討論中同學們更多地把焦點關注到既不是怪獸也不是綿羊的那位“享有盛名的生化學家”。大家談到了周作人,談到了民族性,談到了“委曲求全”與“助紂為虐”,更談到了德魯克作為一個“旁觀者”的選擇,談到了他14歲生日前一週在*時的那個頓悟——“我終於發現我不屬於那一群人。” 。。

序言(4)

從這個意義上,我覺得《旁觀者》對於中國讀者還有著相當特別的意義。德魯克自己說,從他寫第一本書開始至今,他“所寫的一切無不強調人的多變、多元以及獨特之處”。他要對抗的,是一個集權當道、講求統一與一致的時代。他篤信只有獨立和多元的特質,才能護衛人類社會的價值,並培養領導力和公民精神。正是基於此意義,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中國人讀到這本書。

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的知識分子,德魯克不願意悲劇式地進入歷史,不管是被指派為一個丑角,還是證明為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德魯克選擇了離開,選擇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選擇了廣場或者舞臺之外的生活(後來他有了話語權,但是集中在經濟、商業、管理領域)。這裡的旁觀者,更像是福柯所謂的不與強權者進行權力遊戲的人,是一個不放棄獨立思考的人,是一個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