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竊詿純�派稀K�顧擔�飭絞資�實拇逝鋪氐悖�巧習脬仔詞擔�擄脬孜襉椋�槭到岷希�杼夥⒒櫻�簿褪歉錈�南質抵饕搴透錈�睦寺�饕逑嘟岷稀�
在交代寫稿意圖後,他遞給我一大厚本印有《思想戰線》字樣的稿紙。那時,一篇文章的刊出頗費周章,需反覆推敲打磨。作者似乎要用盡用足每個字眼兒的功能,讀者也習慣於從字裡行間嗅出些什麼氣息,人們被文字獄嚇怕了。誰知,政治風雲的變幻比寫一篇稿子的時間還要快。反擊右傾翻案風鋪天蓋地地颳了起來,*第二次被打倒,《思想戰線》也胎死腹中,這大概是中國最短命的雜誌了。至今,我仍保留著那本印有《思想戰線》字樣的稿紙。
“*”後,羅列去了汕頭大學當副校長。離休後,他每年往返於北京和汕頭之間,現已年近九旬,且患有高血壓,但仍精神矍鑠,思路敏捷,正在撰寫他的*。2008年5月,我的好友、上海《文匯報》的記者徐曉蔚告訴我,他近日在滬見到了羅列,還對羅老說起了我。羅老說,我認識這個趙茲,他後來去《經濟日報》了。徐曉蔚的父親徐中尼和羅列同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戰地記者。
張隆棟“*”後,回到了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做教授,每週幾次蹬著腳踏車往返於學校和他在東四的家之間。這期間,我常去他家看望,他會和我邊聊天邊喝啤酒,他的夫人黃振培是國民黨桂系重要人物黃紹竑之女,常常親自下廚為我們做飯。有時,張老也會來我家小坐。一次,他患病住在北京第六醫院,我去看探望時,不僅買了水果,還專門去涉外飯店買來幾本外國報刊,因為我知道,他在病榻上仍要研究國際傳媒。張老則送了我一本由他主編的《大眾傳播學總論》,這是中國首部探討傳播學的專著。。 最好的txt下載網
我這個沒上山下鄉的老三屆(4)
1993年7月5日,在他76歲生日時,曾賦詩一首:“人生易老七十六,新聞教學卅五年;傳道授業怡然樂,胼胝耕耘苦亦甜”,題目叫做《七十六歲雜詠一首》。在同一頁紙上,他還親筆題寫了:“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餘閒,因循人似閒心中常有餘忙。錄名賢名言以贈趙茲同志並以自勵。”
至於餘致浚,1949年後,他的傳奇人生也就此打住,一直默默無聞地耕耘在教育戰線。後從人民大學離休後,已於2006年5月一個深春的下午,以91歲高齡平靜地走完他的一生。
二 我所認識的郭小川
郭小川是我中學時代就十分仰慕的詩人。他的《望星空》《雪和山谷》《將軍三部曲》和《一個和八個》等都是我從別人那裡借來,再一行一句地抄寫,足足有兩大本子,然後又借給另外一些人傳抄。我後來也嘗試著學著寫些詩,郭小川是我心中的老師。
一機床副總工程師馬敬仲,是位詩歌愛好者,我們倆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是國內鑄造領域的專家,且有多本著述。我後來到報社後,曾以他為素材寫過一篇報告文學《與黑砂打交道的人》。該文被北京作家協會評選為優秀報告文學,還被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全文播放過。至今,我還常會與他和原一機床黨委書記姚萬義、辦公室主任沈群聚會聊天。
馬敬仲恰好是郭小川的好朋友,“*”前他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就與郭小川相識。就這樣,他時常把郭小川的各種資訊告訴我,並在一個夏日的傍晚,把我帶進了位於虎坊橋的郭小川家中,記得那裡離北京友誼醫院很近。郭小川被“四人幫”*,當時在河南下放勞動,難得回一次北京。那天去看郭小川的,還有北影四大名導演之一的崔嵬、新疆軍區文工團作曲家田歌等。
凡與郭小川接觸過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真誠”兩字。社會上人們大概只知道他是一位詩人或記者,其實,按世俗觀點來說,郭小川可是位大幹部,他資歷很深,在南泥灣三五九旅時曾做過王震的秘書,“*”前是中國作家協會秘書長、書記處書記。
郭小川那天談了很多對詩歌創作的看法。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講到對環境的營造時說,要有能力,描繪出真切和有個性的環境。並舉例說,如寫非洲,就應該有沙漠和棕櫚樹。為增強藝術效果,就要透過創造鮮活的形象,吸引著讀者跟你走,然後,你突然一轉身,再把他們領向相反的方向,給他們製造一個驚奇。能否做到這樣,你就不能僅用那些別人常用的陳詞舊語,要有創新,要學會創造新鮮生動的詞彙。今天想起,郭小川所講不僅是指詩歌,還暗指當時蔓延在社會上千篇一律的假話、套話、空話和大話。
崔嵬那天話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