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2 / 4)

精神文化生活極其貧乏。在平淡單調的日子裡,聽到幾首“老歌”,也就極易被感染而頓生回想,那感覺如同在戈壁灘上跋涉的人見到一股清泉那樣令人心曠神怡。那天中午的歌聲與古人的詩句交相影映,成了下鄉插隊生活中一段難忘的插曲。

又是幾年過去了,我離開了難忘的草原,結束了牧民的生活,到內地湖北的一個小縣城裡進工廠當了工人。又碰到曾同在西烏旗插隊的小華,談起草原上的日日夜夜,他說,那天中午我們也聽到了那歌聲,同伴們都聽得如醉如痴。不久就到了8月13日(我們集體離京插隊的紀念日),全隊同學聚在一起唱歌,從幼兒園時代一直唱到中學時代,一人起了頭,大家呼應,邊回憶邊唱,一支接一支地唱了一天。同伴們都沉浸在兒時的歡樂之中,懷念在祖國母親哺育下幸福成長的歲月。大家在兒時的歌聲中,忘卻了眼前生活中的艱辛和煩惱。

可見,無論身處何方,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對祖國、對大自然的讚美,都是我們“老三屆”這一代人永恆的心願。

1977年4月20日下午

初夏的寒雪(暮雪)……草原回憶之二

1970年5月30日清晨,我同往常一樣跟著羊群出牧了。這天我騎了一匹青色的“生格子”小母馬,它才三歲,是昨天剛從馬群抓回來的。這小青馬已經是第三次從馬群抓回來了,但它還不太馴服。一般要抓回來訓練幾天後就放回馬群,讓馬恢復體力(同時馬也恢復了野性),過幾日再從馬群抓回來訓練,這樣反覆六七次才能制服其野性,初步訓練好一匹生馬。我小心翼翼地騎著小馬跟著羊群慢慢地繞圈子,小青馬載著人已會拐彎,行走也比較自如,不亂跳瘋跑了。就是騎手在上馬、下馬時要小心一點。

五月底的草原,背陽溝坎處的積雪已經融盡,經過嚴冬寒風摧殘早已枯黃的草叢裡露出了毛茸茸的、細嫩的青草芽,給草原鋪上了一層淡淡的綠裝。羊兒全都低著頭,嗅著青草的新鮮氣味,順著風一個勁兒地快步往前走,竭力想多啃點青草(跑青)。可憐這些羊兒,從去年10月起,它們已經有半年多未嘗到青草味了。羊兒的身上去年秋冬長成的長毛已經開始大量地脫落,經過一個冬春的磨難,本已瘦弱無力的羊兒由於羊毛的脫落,更顯露出尖尖的脊樑,令人不堪目睹。

從早晨起床到出牧,天空一直陰沉沉的,氣溫很低。我穿了絨衣絨褲,外面還套了件夾層的蒙古袍,仍覺得有點涼。我感到有點不妙,為了預防萬一,就駕馭著小青馬,竭力使羊群拐彎掉過頭來。我大聲喊叫著,揮著套馬杆盡力使羊群逆著風緩緩地前行,用了大約兩個多小時才把羊群趕到遠處。我鬆了口氣,小心地下馬休息了一會兒。剛剛抽完一支菸,天空中就飄起了細細的雨絲。隨著雨勢,風也越刮越大,羊群順著風向快步移動起來,我恐有不測,全力使羊群朝著我們蒙古包坐落的方向前進。離家還有不到一半的距離時,雪花夾雜著細雨飛起來了。我騎著小青馬奔跑著,叫喊著,用力揮舞著套馬杆,把羊群往家趕。等到了家門口,我早已渾身溼透,兩條腿也凍僵,無法下馬了。我扔掉套馬杆,大聲喊人。快到中午了,蒙古包里居然沒有一個人,看來是都出去了。我的腿都伸不直了,如果沒有人抓住馬的籠頭,我怎麼從這匹尚未馴服的小青馬的背上下來呢?我乾脆先在馬背上坐著休息了一會兒,回頭看看羊群,它們到家後也累了,都在積著厚厚一層羊糞的營盤上趴下了。我想總這麼坐著也不行,就驅馬走到載著木頭水箱的牛車前,先試著把右腳掌輕輕地從馬鐙子裡抽出來,在右腳的一陣麻木疼痛過後再探身向前,彎著腰用左手牢牢抓住馬籠頭,右手抓住韁繩,再把大半個左腳掌也輕輕地從馬鐙子裡抽了出來。稍後,我忍著左腳的麻木疼痛全身一用勁,從馬背上滾了下來!小青馬嚇了一跳,但總算被早已有所準備的我用右手死死抓住了一隻耳朵,左手抓住的馬籠頭也沒有鬆開,我忍著兩腿和足部的麻木和疼痛咬著牙站了一會兒,然後蹲下身,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給小青馬戴上馬拌,再把馬牢牢地拴在牛車上。這時候我才鬆弛下來,一瘸一拐地奔進蒙古包,倒在氈墊上,脫下溼衣服,找出棉衣棉褲換上,然後出門搓了點幹牛糞,生著了爐子烤火。熊熊的爐火,就著熱茶,很快驅走了寒冷。我走出蒙古包,雨雪漸漸地停了,太陽出來了!

回憶與思考(4)

我永遠都會記得1970年5月30日的這一場雨雪!我穿著棉衣棉褲再次出牧時居然一點也不熱!

事後我才知道:這一天由於氣溫驟降,加上牲畜剛剛脫掉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