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形成的觀念、知識結構和年齡,已經不可能允許他們像其他人那樣做出理想的選擇。在現實面前,他們便顯出一代人的無奈。《苦難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一書的封面上,用了這樣一句話來概括這一代人的無奈:“對老三屆人來說,不可能理解,不可能選擇,不可能超越的東西太多了。反過來,歷史又要他們用命運去承負過重的責任。”這的確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知青這一代人經歷了新中國最艱難的時期,他們是與新中國患難與共、一起成長的。為了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加之錯誤的決策和社會的轉型,他們因此承受了高額的成本,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
第一部分 草原難忘的日日夜夜
離開錫林郭勒已經26年了,在草原上的日日夜夜是終生難忘的。當年的情景仍不時地浮現在腦海中。有時興起,就用筆記了下來。
在錫林郭勒草原下鄉插隊的生活,有歡樂,也有惆悵;有笑聲,也有眼淚;有喜悅,更有痛苦、辛勞……
中午的歌聲……草原回憶之一
那是1970年的盛夏。錫林郭勒草原上的陽光並不顯得那麼狠毒,反而帶著一些熱烘烘的氣息,令人昏昏欲睡。我們的蒙古包紮在淖幹修鹼灘半山坡一條大車路的近旁。喝完午茶,我走出蒙古包外眺望羊群的動向,茵茵的綠草中偶見星星點點的牛羊,遠處的蒙古包頂頭飄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