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君臣關係(2 / 2)

民規定自己的詔書必須由門下省長官——侍中籤字後才能生效,從而有效地防止了帝王個人可能作出不慎重的決定。

李世民對帝國的打工仔整體策略就是優賞功臣,高薪養廉。當然,所謂的高薪是相對當時經濟水平而言。

任何王朝建國初期,官員的俸祿都是不如後期高的。因為,大唐初期經過長年戰亂,人口銳減,民生凋敝,加上李世民大幅度減少稅收,唐帝國在貞觀時期的財政是很緊張的。

雖然李世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還是儘可能地提高官員的實際收入,讓官員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

第一,多次額外賞賜功臣和被考核優秀的官員。

第二,給外官發放俸祿。在李淵的武德時期,只有京官有俸祿,外官也就是長安城以外的官員是沒有俸祿的,只有職田的收入。

貞觀初期,有個官員就對李世民提出,外官也應該要有俸祿,否則不利於吏治。李世民採納了他的意見。

第三,發明公廨錢制度給官員發福利,這和漢武帝推行的算緡令,本質差不多。

公廨錢制度就是挑選一些富有家庭,國家強制發給這些富戶5萬公廨錢,作為貸款本金。

然後這些被選中的富戶要按照約定時間向國家支付本金和利息。其利息高達96%,純純的國家高利貸。收上來的這些利息,就作為各級官員的收入和辦公經費使用。

這實際上是對富有家庭的強制性盤剝。作為補償,這些被強制放貸的富戶可以免除徭役。

公廨錢制度雖然確實提高了官員的收入,但也讓很多被選中的富戶因此而破產,民間多有怨言。

所以,公廨錢制度有利有弊,在財政緊張時推行,財政寬裕時暫停。

李世民經歷過隋朝末年,他對君民關係有很清醒的認識。李氏皇族想要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必須要解決好君和民的關係。

但君和民並不直接聯絡,中間還有個中介——臣。如果君做不到對臣好,又怎麼能要求臣對民好。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水能覆舟。這是荀子說的話。李世民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三番五次要求大臣們執政為民。

所以,李世民為了李氏皇族的長久利益著想,必須要先營造一個良好的君臣環境,才能處理好君民關係。

為了鼓勵大臣們建功立業,凝聚君臣關係,李世民還設立了凌煙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成為歷代文臣武將崇尚嚮往的精神聖殿。

康熙大帝評價貞觀時期的君臣關係是,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