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萬民的憤怒(一)(1 / 1)

在元惠宗即位前,卜答失裡太后和他約定,將來要冊立自己兒子燕帖古思為皇太子,如元武宗、元仁宗,和元明宗、元文宗故事一樣。元惠宗答應了。 沒多久,元惠宗就冊立燕帖古思為皇太子,還冊立燕帖木兒之女——答納失裡為皇后。 這個少年皇帝表面上木訥、怯懦,但他是裝的。 經歷坎坷的元惠宗不但早熟,也富有心計。被軟禁在廣西靜江的時間裡,秋江長老給鐵鍋看了不少史書,讓他大概知道權力鬥爭是怎麼一回事。 元惠宗心裡明白,自己父母是怎麼死的,暗暗發誓要為父母報仇,但他也知道,自己當前的處境很艱難。 滿朝文武大臣,不是權相燕帖木兒提拔的,就是卜答失裡太后的黨羽。 可以說,大元帝國從第五任皇帝元英宗起,君權就不斷受到相權、後權的挑戰。 比如,元英宗時期的答己太后、權相鐵木迭兒,泰定帝時期的權相倒剌沙,這些人都權傾一時。 到了元文宗時期,燕帖木兒大權獨攬,標誌著大元帝國的丞相權力達到巔峰。 究其原因,主要是從元英宗起,他們得位不正,不得不依賴大臣、太后的力量。 嫡長子繼承規則,被改成兄終弟及,叔亡侄繼,反而更加亂套。 元帝國在接班人問題上,一直沒想明白該怎麼辦,才讓權力平穩過渡。 …… 元惠宗的父親流亡國外十多年,而他自小也被軟禁起來,和大臣、親王們幾乎沒有什麼接觸。 也就是說,13歲的元惠宗單身入京時,並無任何力量可依賴。他這個少年皇帝其實就是一個傀儡。 元惠宗能做的就是慢慢籠絡人心,仔細觀察,暗中佈局,等待時機奪回皇權。 不久,他發現同為丞相的唐其勢和伯顏兩人水火不容,便決定利用伯顏,先剷除燕帖木兒餘黨。 唐其勢便是上任權相燕帖木兒之子,飛揚跋扈久矣。 1335年,唐其勢商其弟塔剌海、其叔荅裡,勾結兩位親王,準備謀反。 當年6月,唐其勢、塔剌海兩人率親兵,兵犯宮闕。結果在舉兵當夜,就被伯顏等人率軍所擒殺。 很顯然,唐其勢的一舉一動,早就被鐵鍋、伯顏等人知曉。否則,也不會這麼快平定叛亂。 鐵鍋、伯顏藉此機會,一舉剷除燕帖木兒餘黨。皇后答納失裡、中書左丞相唐其勢等人被誅殺。 但是,新的權相——伯顏又出來了。 他內聯太后,外收黨羽,其權勢一點也不亞於昔日的燕帖木兒。元惠宗決定再次利用其侄子脫脫,來扳倒伯顏。 1340年2月,元惠宗和脫脫密謀,趁著伯顏去柳林打獵的機會,收其兵權,貶出京城,後又放逐去廣東。當年3月,伯顏病死在路途中。 史書上雖說他是病死。但很大機率是元惠宗派人下的毒手。 緊接著,元惠宗又對卜答失裡等人下手。伯顏死後不久,太后卜答失裡被賜死,皇太子燕帖古思也突然暴斃。 少年皇帝鐵鍋入京後,僅用了七年時間,便收回皇權,為其父母報了血仇。 當年,權相燕帖木兒力勸卜答失裡,不要遵守元文宗遺命,擁立鐵鍋為帝。否則,必有大禍。果不其然。 後來,元惠宗又利用哈麻、雪雪等人扳倒大丞相脫脫;又借搠思監、定住等人之手,除掉哈麻、雪雪。 總而言之,在君權與相權、後權的鬥爭中,元惠宗顯然深諳其道,懂得權力制衡之術,是歷代皇帝的佼佼者。 元惠宗在龍椅上一坐,就是37年,比之前八位皇帝總共在任26年,還多了11年。 但是,元惠宗精通內鬥,卻不善於治國理政。 1351年5月,劉福通在潁州,率白蓮教徒起義,並喊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口號。 隨後,徐州芝麻李、彭大、趙均用,濠州郭子興、孫德崖,襄陽布王三、孟海馬,蘄水徐壽輝、彭瑩玉、倪文俊,泰州張士誠、李華甫等人紛紛響應。 一場席捲大江南北,以紅巾軍為主力的大起義爆發了。 這些起義軍起初不過幾千人,少的僅僅幾百人。但是,反元大旗一旦舉起,加上白蓮教的宣傳,從者如雲。大量的流民、貧民爭相加入起義軍。 這是萬民的憤怒! 究其原因,不外乎天災人禍。 先說天災吧。 根據《中國救荒史》的統計,大元帝國統治中原的九十七年裡,發生水災九十二次,旱災八十六次,雹災六十九次,蝗災六十一次,歉飢五十九次,地震五十六次,風災四十二次,霜雪二十八次,疫災二十次。 後來有學者對照各行省的資料進行復核,認為天災的統計過少了。 但無論如何,在中原歷代皇朝中,大元帝國是受災最嚴重的。其中大部分天災就發生在元惠宗執政時期,因為他剛好趕上了小冰河時期。 天氣變化無常,黃河屢次氾濫,蝗災幾乎每年一次。史書上,人吃人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