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下後沒多久,鐵軌全線被拆下來,運到海邊堆放,成為廢鐵。
兩江總督還發動百姓復墾。鐵路變良田。
就當大家都以為,修建鐵路的事情可以消停了。
在一些商人的鼓動下,李鴻章等人在幾年後,又提出在胥各莊至唐山之間,修一小段鐵路,僅長9.67公里。
而且,李鴻章保證,這條唐胥鐵路不再沾有洋人的妖魔之氣。
因為,拉動車廂的是我們中國的上等馬,不是洋人的機車頭。
老佛爺終於點頭同意了。
唐胥鐵路開通後,我還專門去看了。
不得不說,貨物放在車廂裡,透過平整的鐵軌,確實比傳統的牛車、馬車要便捷許多。
經常護鏢的朋友都知道,一碰上下大雨的時候,道路泥濘不堪,牛、馬都不肯走。
我們鏢師和趟子手也只好在原地等候,等雨停了再走,確實麻煩。
而唐胥鐵路兩邊的路壓得很嚴實,還鋪上小石子,不受雨天影響。貨物在車廂裡也淋不到。
鐵路和土路,鐵車和馬車、牛車,前者顯然更加便捷、實用,怪不得洋人要修建鐵路。
當二十幾匹駿馬一起鳴叫,拉著火車遠去時,那場面實在有點壯觀。
當時,我和其他圍觀的寥寥幾人一起鼓起了掌,真心為這個新鮮事物感到高興。
嚐到甜頭的朝廷後來對修鐵路這事也不再那麼反對。
又過幾年後,這條唐胥鐵路越修越長,還偷偷裝上蒸汽機車頭,不再用馬拉火車。
到了後來,唐胥鐵路改名為唐津鐵路,長達260裡。
可是,唐津鐵路全線開通後,我的天津分局的生意就開始一落千丈。客戶們都紛紛透過火車運貨。
還有那些寄信的、寄小物件的,也不再找我們,都去火車站辦理寄託業務。
天津分局門口前,門可羅雀。鏢師和趟子手們無所事事,整天在局裡打牌。
我除了去霍元甲的武館,和他喝喝茶,聊聊天,也找不到任何事情可做。
做夢都沒有想到,鐵路會對鏢局發生這麼大的影響。
天津分局僅僅成立幾年,便草草收場,只能撤掉。
唐津鐵路開通一段時間後,我帶著鏢師和趟子手們又回到了北京。
唉,這世道,生意是真難做啊。
……
轉眼間就到了光緒二十年,而這一年,戰爭的陰影開始籠罩下來。
六月的時候,各種報紙的頭條上都寫著“日軍進駐朝鮮,意欲何為?”
年初,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清廷乞援。
一直以來,朝鮮是清廷的藩屬國。清廷便應邀出兵。
而同時,日本人也藉著朝鮮內亂的時機,不請自來,不斷派兵進駐朝鮮,還向大清朝廷提出“中日兩國共同協助朝鮮改革內政”。
清廷拒絕了日本人的建議,並讓李鴻章協調歐美列強出面,讓日本撤兵。
然而,歐美眾國卻沒有調和的意思,反而饒有興趣地看起熱鬧。
這讓日本的野心更大,不但拒不撤兵,還兩次向清廷發出絕交書。
當時,有些報社預測,談判是不可能的,大戰在即。
果不其然,到七月下旬,日本軍隊突然奇襲漢城王宮,擊潰朝鮮守軍,挾持了朝鮮國王李熙,重建了親日的朝鮮政府。
同時,日本人逼迫親日的朝鮮政府,委託日軍驅逐,駐守朝鮮的清軍。
幾天後,日軍在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清廷軍艦“濟遠”、“廣乙”號,引爆了清日戰爭。
到了8月1日,清日雙方正式宣戰。因為這一年是甲午年,也叫甲午戰爭。
開戰後,駐朝的清軍退守平壤,由葉志超擔任主帥,負責指揮朝鮮戰事。
9月中旬,日軍大舉圍攻平壤。激戰中,總兵左寶貴中炮犧牲。
主帥葉志超見狀,大駭,下令全軍棄城撤退,自己帶頭狂奔五百里,逃回中國境內。
平壤之戰以清軍大敗告終。無數向洋人購買的軍火落入日軍手中。
平壤淪陷後,日軍一路高歌猛進,六天內佔領朝鮮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