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恥辱的議和(1 / 1)

在平壤陸戰的同時,清日海戰也打響了。 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師護送4000餘名清廷援軍前往朝鮮。 9月17日,北洋艦隊返航。上午時刻,與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黃海海面上相遇。 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首先開炮。三分鐘後,日本旗艦松島號也開始發炮還擊。剎時間,雙方各艦百炮一齊怒放,硝煙瀰漫,海水沸騰。 這次海上相遇、激戰。清日雙方先後各有12艘戰艦參戰。雙方實力大致相當,全是主力戰艦交戰。 歷經五個小時後,日本海軍元帥伊東佑亨,見並不能討得便宜,便下令撤退。北洋艦隊也收隊,駛回旅順。 黃海海戰的結果是,北洋艦隊損失了“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到重創,死傷官兵600餘人。 此役,北洋水師雖然損失要比對手大,但也重創了日本聯合艦隊。 相比平壤陸軍的五百里潰逃而言,北洋水師並未戰敗,主力尚存。 然而,李鴻章為儲存實力,命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港內,不準巡海迎敵。日本海軍自然奪取了海上的制海權。 平壤敗退後,清廷預感到遼東危急,緊急調動四川提督宋慶趕赴遼東,節制諸軍,投入3萬兵力,沿鴨綠江佈防。 10月下旬,三萬日軍開始逼近鴨綠江。 10月24日夜裡,日軍連夜搭建浮橋,清軍未覺察。10月25日清晨,日軍越過浮橋,進攻虎山。清軍守將馬金敘因為勢單力孤,被迫撤出陣地。日軍遂佔領虎山。 而其他清軍各部,聞虎山失陷,居然不戰而逃。 26日,日本陸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無人防守的九連城等地。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 隨後,日軍不斷增兵,遼地戰事愈發不利。 11月6日,金州淪陷。 7日,大連守將趙懷業聞風潰逃,大連灣失守。 18日,日軍進逼旅順。駐守旅順的清軍七個將領中,有四名將領畏戰潛逃。 11月22日,旅順淪陷。日軍在旅順城裡屠殺軍民兩萬餘人。 旅順淪陷後,日軍制定了“海陸夾擊”的計劃,準備進攻威海港裡的二十餘艘北洋戰艦。 光緒二十一年1月20日,兩萬五千名日本陸軍,在海軍的掩護下,在榮成龍鬚島開始登陸。 這批陸軍,其目的就是聯合海軍,切斷威海港的彈藥、燃料和糧食補給。 26日,登陸日軍開始大舉進攻守護威海港的北幫炮臺、南幫炮臺。 四天後,北幫炮臺淪陷。 南幫炮臺的守軍周家恩指揮三千士兵,在“定遠”、“鎮遠”、“來遠”等北洋戰艦的助戰下,幾次打退日軍進攻,還打死了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 這是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唯一陣亡的將軍。 但隨著日本援軍不斷到達,南幫炮臺最終被攻佔。 2月3日,日軍佔領了威海城。威海陸地全被日本佔據。北洋艦隊的補給線也被徹底切斷。特別是作為動力燃料的煤、彈藥所剩不多。 失去陸上的支援後,丁汝昌被迫率領餘下的北洋艦隊堅守孤島——劉公島。 此後,日本海陸兩軍配合,利用清廷岸邊的炮臺,連日攻擊北洋艦隊。 2月5日,丁汝昌所在的主艦——定遠號遭到重創。丁汝昌被迫移督旗於其他戰艦。 2月9日,日本聯合艦隊第八次進攻劉公島。丁汝昌登上靖遠艦迎戰,並指揮靖遠艦,擊毀兩艘日本軍艦。 但不久,靖遠艦被日本陸軍控制的岸邊大炮所傷,開始下沉。 此時,北洋戰艦的主力戰艦已先後失去作戰能力,僅剩靖遠一艦尚可與敵軍一戰。 丁汝昌見狀,心涼如冰,知道大勢已去,欲與靖遠艦同沉,後被部下救上小船。 但是,北洋戰艦外無援軍,內無彈藥,絕無繼戰之力。 次日,日本海軍元帥伊東佑亨停止進攻劉公島,派人帶信上島,勸降丁汝昌。 2月12日,丁汝昌回信,拒絕投降。當晚,丁汝昌將北洋海軍提督印砍斷,自殺殉國。 丁汝昌死後,手下軍官牛昶昞盜用他的名義,與日軍簽訂了《威海降約》,將剩下的北洋戰艦獻給日軍。 至此,李鴻章經營多年的北洋水軍,全軍覆沒。 海軍元帥伊東佑亨深感丁汝昌忠義,同意丁汝昌部下將其屍體收殮,並運回。 丁汝昌原本是陸軍總兵,也沒有系統地接受過西方的海軍訓練,和正規軍校培訓出來的日本海軍將領相比,其指揮水平略顯不足。 但作為軍人而言,丁汝昌已經盡了他最大的努力。 可惜,因為受到清廷的清流黨、頑固黨人的攻擊,加上也需要一個人來背鍋。丁汝昌即便自殺殉國,依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清廷認為丁汝昌有罪,籍沒其家產,不許給丁汝昌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直至多年以後,清廷才為丁汝昌平反昭雪。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