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馬關條約》(1 / 2)

而在甲午戰爭開戰之初,譚嗣同寄給我的信中,也表達了他的擔憂。

“我聽說,日本很早之前已經建立自己國家的軍事學校,按照德國的標準訓練陸軍,按照英國的標準訓練海軍。

而國內,光是修建鐵路,就阻力重重。我擔心朝廷沒有做好應戰的準備。如果只是購買洋人的軍火,怕是不能達到強軍的目的。關鍵在於,要全面學習西方的軍事制度。”

我提起筆,本想給他回信,卻發現自己無話可說。

……

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一日,日本方面提出十分苛刻的議和條款,“中國向日本賠償軍費庫平銀三億兩;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中國向日本開放北京、沙市、重慶、蘇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處通商口岸;等等”。

對日本的獅子大開口,李鴻章也是極為震驚,他只能以電報形式上奏朝廷。

不久,京城裡,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看了日本人的條件後,基本上默許了,但要求李鴻章“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

4月10日,經過幾輪談判,伊藤博文同意做出三點微小的讓步,將遼東半島的割讓範圍適當收縮,賠款減為兩億兩,通商口岸減為4處。

4月14日,清廷發加密電報給李鴻章,“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

4月15日,清日雙方舉行最後一輪談判,會談從下午兩點半延續到七點半,其間李鴻章苦苦哀求,希望日方減輕勒索,但均遭拒絕。

自古弱國無外交。沒有拳頭的支撐,言辭自然蒼白。

4月17日,李鴻章被迫無奈,代表清廷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之後,李鴻章回國,在天津的宅邸中稱病不出,不敢見人。

整個和日本和談的過程,都是秘密進行,其內容並不為外人所知。

當《馬關條約》的內容被公佈時,全國譁然。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清廷內部的官員首先知道條約內容。各省督撫,翰林院、總理衙門、國子監、內閣、六部官員紛紛上書朝廷,反對光緒皇帝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確認。

其中有九省督撫和約六百名大小官員上書反對。

當時,京城中有大批舉人,剛考完會試,正在北京等待發榜,恰逢《馬關條約》割地、賠款的訊息傳至。舉人們群情激憤,特別是臺籍的舉人更是痛哭流涕。

大家以省份為單位,紛紛聚在一起商議對策。其中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更是奔走呼籲,提議一起聯名給朝廷上書。舉人們紛紛響應。

四月下旬起,十八省一千二百餘名舉人連續幾天內,以省為單位,接二連三上書,如“某某省舉人聯合上皇帝書”之類。

上書的內容主要是四個方面的意思,“拒和、遷都、練兵、變法”。

5月2日,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發動下,幾百名舉人和數千名北京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門前,再次要求都察院要將他們的聯名上書,交給光緒皇帝手上。當時,我和師父也在人群當中。

不單是國內反對《馬關條約》的呼聲高漲,連外國人也強烈反對,特別是俄國人。這是因為,日本一旦佔領遼東半島,將阻礙俄羅斯帝國向中國東北伸張勢力。

在俄國人高明的外交手段下,俄羅斯帝國聯合法國和德國兩國,要求日本放棄遼東半島,限期在十五日內答覆。同時調遣海軍戰艦過去,對日本施加壓力。

日本無力與三國抗衡,於5月5日宣告接受三國“勸告”,但要清政府支付遼東半島的贖金1億兩。

後來,經過幾番談判,遼東半島的贖金減至5000萬兩,最後減至3000萬兩。

再後來,清日雙方在北京簽訂《遼南條約》,主要內容是日本歸還佔領的遼地半島,清廷為此支付贖金3000萬兩白銀。到了年底,清廷付清贖金,日軍從遼東撤軍。

日本方面對俄羅斯的干涉耿耿於懷,但迫於當時實力不夠,無可奈何。

但日本從此將俄國視最大的假想敵,更加大力訓練士兵,勒緊腰帶發展軍備。九年之後,日俄戰爭爆發,日本獲利。

面對反對簽約,拒絕議和的國內聲音,清廷開始猶豫不決。

不久,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秘密召集幾位軍事將領,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