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初識梁啟超(2 / 2)

;淮軍統領聶士成、毅軍統領宋慶各捐三千銀元。

連李鴻章也要捐兩千銀元入會,結果被拒絕。

《馬關條約》正式簽訂後,京城中談論時事之風漸濃。甚至在茶館之中,也有人公開議論朝廷之事,評價朝廷大臣。

我和師父聽多了,也聽出了一些門道,才知道朝廷內部也像武林中一樣,黨派林立。

最主要的便是聽命於慈禧太后的後黨,和聽命於光緒皇帝的帝黨。

後黨的領袖人物便是李鴻章、和建立武衛軍的榮祿。帝黨的領袖人物便是戶部尚書翁同龢。

而在其弟子梁啟超等人的大力宣傳下,康有為名噪一時,追隨者和支持者漸多,被世人稱之為維新派。康有為自然而然成為維新派的領袖。

“本來,我想直接帶著譚兄,去見我堂兄。昨天,譚兄說,好不容易來趟京城,還是要先見你和王大俠。這不,一大早,我們就過來找你了。”

“我正好今天沒事,便隨你們一起,去拜見康先生吧。”

“那是最好不過了。”

“走吧。”

強學會的會址在北京西城的一條衚衕內,離我們源順鏢局並不算遠。

我們三人一路詢問,走進了這條衚衕。遠遠就聽見洋人印書機的機器聲音。

在衚衕最裡面的三間相鄰的房子上,掛著三張牌匾。中間的牌匾寫著“強學會”,左邊寫著“救亡圖存”,右邊寫著“變天下之公理”。

就在這時,“救亡圖存”牌匾下,走出一個人,看見我們三人,愣了一下,便朝我們快步走來。

“堂兄!你怎麼來了?”

“堂弟!”

康壽延見到他,喊了一聲,便拉著他的手,嘰裡呱啦說了一陣子家鄉話,大概說的是粵語吧。

我和譚嗣同在一旁,完全聽不懂他們兩個在說什麼。

一會,康壽延才想起來,改講官話,把我們相互介紹起來。

原來,這個三十歲左右的青年正是康有為的弟弟,康壽延的堂弟——康廣仁。

“你們來的好不巧啊。我阿兄三天前,剛離開北京,南下湖廣,去拜訪總督張之洞大人。你們要是來早一點,就好了。”

譚嗣同一聽康有為不在北京,不禁大為失望。

“不過,梁啟超今天剛好在會里。不如,我先帶你們和他認識一下。”

“那就麻煩堂弟了。”

譚嗣同一聽梁啟超今天在,突然又微笑起來。

我們三人跟在康廣仁後面,走進強學會的會址。

裡面有四人,有的在校對文字,有的在裝訂書刊。其中有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坐在最裡面,提筆寫文。

寫了一會,他又停下來,皺著眉頭,低頭沉思,眼睛直直地望著前面的椅背。

在我的角度看去,他那額頭大得有些顯眼,寬廣而飽滿,讓人有種衝動,忍不住想要摸下他的額頭。

若不是他微微低著頭,我差點沒看到,那被額頭擠到後面的髮際線。

康廣仁和其餘幾人打了聲招呼後,便徑直朝那大額頭的年輕人走去。

“啟超,我和你介紹下幾個新朋友……”

他果然是梁啟超。

梁啟超站起來,面帶微笑,靜靜地聽完康廣仁的介紹,以及譚嗣同對自己來意的說明。

然後,梁啟超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從康有為舉辦強學會的初衷,講到甲午戰爭,最後講到各國的變法。

彷彿,梁啟超每見到一個陌生人,都想說服他,加入變法圖強的陣營中來。

而且,我從來沒見到一個人,如此能言善辯,可以一口氣不停地演講一個小時。

後來,當我見識到康有為的高談雄辯後,才發現,康有為、梁啟超師徒兩人天生就是一個出色的演講者。

也許,卓越的演講能力,是一個優秀領導者的必備技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