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啟超、康廣仁初相識的那一天起,譚嗣同和他們就有聊不完的話題。大家都是奔著變法圖強的目標而來,自然有相逢恨晚的感覺。
第二天,梁啟超就向強學會的會長陳熾推薦,將譚嗣同納入強學會的一員。譚嗣同聞之,欣喜若狂。
一直以來,他和唐才常兩人就在湖南埋頭苦幹,缺乏盟友。如今得以加入強學會,猶如遊子找到了家。
接連幾天,譚嗣同和梁啟超形影不離,一起參加活動,一起為《萬國公報》撰寫時政評論文章,忙得不亦樂乎。
可是就在這時候,意外發生了。
光緒二十二年一月二十,那天上午,我正在強學會里,用洋人的印書機、發電機,幫他們印刷最新版的《萬國公報》。
這洋人的印書機,我剛學會怎麼使用,也確實比較好用。
“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的第一批學子終於入學了,此事應當大書特書。之前,我還擔心無人報名入學。
譚兄,你文筆好,不如由你來寫篇專欄,好好宣揚一番,讓朝廷和世人重視起來。”
“好,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不過,這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目前才開設律例、工程、礦冶、機械、英文、數學六門學科,實在是太少了。
陳會長,以我之見,你還得多在陛下和翁尚書面前美言幾句,讓朝廷多撥點款下去,多設點學科,多召點學子。只有這樣,才能讓西學的科學知識傳播開來。”
“那是一定的。只是,你們也知道,如今朝廷財力困難。這事得慢慢來。”
這第三個說話的人正是強學會的會長陳熾。他受到光緒皇帝和翁同龢賞識,常有機會入宮議事。
“此事可萬萬慢不得。這北洋西學學堂乃是中國教育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須得趁熱打鐵才行。”
“那好。明天,我就去找翁尚書,盡我所能,讓翁大人再撥點款下去。”
“會長,你不知道,復生得知北洋西學學堂正式開學後,連做夢都在哈哈大笑。復生你放心吧,以後這種學堂會越來越多的。”
我轉頭望去,三人說起北洋西學學堂,都是面帶笑容。
這廢科舉,開西學一直都是維新派主張的重要變法內容之一。
雖然廢除科舉之事,清廷不同意。但開西學之事,呼籲多了之後,清廷終於下定決心,進行一次小嚐試。
光緒二十一年十月,光緒皇帝終於批准建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由盛宣懷出任學堂的首任督辦。
學校是現成的,買了英籍德人德璀琳在天津的博文書院。還請了外籍教師和翻譯來任教。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不教理學,專門傳授西方自然科學的大學。
雖然幾天前,第一批報名入學的學子只有125人,但在當時來說,實在是難能可貴。
就在這時,衚衕外突然傳來一陣密集的腳步聲。我放下手中的活,走出去,看看怎麼一回事。
只見一群清兵分成兩列,從外面小跑進來。中間有兩人朝這邊走來,一個是宮中太監,另一個看身上官服,像是四至六品文官。
“復生,復生,你快出來看看。”
我轉頭朝裡面喊道。
屋裡的譚嗣同幾人,見我臉色有異,便全都走了出來。
“劉公公好。今兒是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陳熾見來者不善,趕緊賠著笑臉,問道。
“陳大人,抱歉了。我和楊御史這次,是奉旨前來,查封強學會和萬國公報的。”
“啊!”
“這是為何!”
“簡直豈有此理!”
我們幾人聞言,不禁大吃一驚。
“劉公公,請借一步說話。”
陳熾聞言不禁大汗淋漓,從懷中掏出銀子,想要賄賂劉公公,卻被他推開了。
“陳大人,本監也是奉命辦差,請不要見怪。”
“劉公公,這強學會和萬國公報,翁尚書曾經請示過陛下,也得到陛下的默許。為何今天突然過來查封?這,這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啊?”
“不是誤會。陳大人,我和楊御史奉的是太后的旨意。小春子!”
說完,劉公公招了招手。一個年輕太監跑過來,把一份抄錄的詔書遞到陳熾手上。
陳熾看完後,把詔書交回年輕太監,臉色蒼白起來,突然手指著那名御史,喊道:“楊御史,你,你實在可惡!”
那名御史冷冷“哼”了一聲,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