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馬關條約》(2 / 2)

問毀約再戰的結果。得到的回答是難以取勝。

5月3日,光緒在《馬關條約》上簽字;次日,清廷在條約上蓋上國璽,《馬關條約》正式生效。

幾百官員和千餘名舉人的上書,被清廷拒絕。訊息傳出,國民黯然失色,而臺灣人民更是悲痛欲絕。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巡撫唐景崧、臺灣義軍領袖丘逢甲與一批愛國紳士商議,決定拒不執行《馬關條約》。

5月21日,“臺灣民主國”正式成立,以“永清”為年號,拒絕將臺灣交給日本人。

眾人推舉臺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

幾天後,臺灣民主國致電清廷,“臺灣士民,義不臣倭。願為島國,永戴聖清”,表示臺灣永遠不離開祖國。

日本方面知道訊息後,先後派出3萬多兵力,從6月3日起登陸臺灣,進攻臺灣民主國。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剛成立的臺灣民主國,在得不到清廷的援助下,加上武器裝備又落後,僅僅堅持了五個月,就被日軍滅亡。

此戰中,臺灣民主國數萬軍民身死,而日軍也有約四千人死在臺灣,包括一名日軍少將。

丘逢甲等人被迫離開臺灣。

途中,丘逢甲悲憤地寫道,“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迴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氣消除道德編。我不神閒聊劍俠,仇頭斬盡再昇天”。

當時,在康有為、梁啟超等舉人們寄希望於清廷變法時,國內另一部分有志之士已經徹底對清廷絕望,意圖推翻清廷。興中會成員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祖沖之、陸皓東便是興中會的領袖人物。

在《馬關條約》正式簽訂五個月後,興中會密謀在廣州起義。結果事情提前洩露,起義被鎮壓下去。陸皓東犧牲,祖沖之被迫亡命海外。

總而言之,無論是官員舉人,還是販夫走卒,《馬關條約》對當時有志之士的震撼都是非常之大的。

而我們這些江湖走鏢的,開館收徒的亦是如此。

記得有一次,霍元甲來北京找我和我師父王正誼。大家坐下喝酒聊天,提到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都是不勝唏噓,卻又不知所措。

特別是我師父和霍元甲,他們兩人自幼習武,書讀的少,更是有無用武之地的感覺。

他們雖然武藝高強,但只能對付那些舞刀弄劍的綠林好漢,對洋人的荷槍實彈、利炮堅船卻是無能為力。

這一點,霍元甲和我師父王正誼心知肚明。

而對於西學、變法這些,他們倆所知甚少,十分困惑,有心幫忙卻不知從何入手。

“變法,變法,我在天津聽他們說了不少遍。但到底要怎麼變,卻沒人說得明白……”

霍元甲喃喃自語,聲音越說越低,直至不可聞。一會,他趴在酒桌上,沉沉睡去。我的眼睛也朦朧起來。

此刻,月光從窗外正照在桌上。一碟花生,兩壺濁酒,三個醉人。

我師父搖搖晃晃走到窗前,凝望了一會,突然吶喊了一下,引起幾聲雞啼狗叫。

那時候,中國很多仁人志士面對“四萬萬人齊淚下,天涯何處是神州”的慘況,深知不奮發圖強是不行了,但並不知道方向在哪,路該怎麼走。

所以,他們迷茫、彷徨,甚至要吶喊一下,以發洩下心中那股愁悶之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