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商道如水 作者:炒作

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大概算是一個缺乏“狼性”的企業家。他習慣用人性的法則面對員工、市場、對手及合作伙伴,習慣以“仁”行事。他對“仁”的解釋就是,不要太貪,慷慨一點,懂得讓利。他認為,你讓利給客戶,客戶肯定會對你忠誠;你讓利給員工,就有忠誠的員工隊伍;讓利給政府,政府首先拿你當寶貝。很多人會滿臉狐疑,讓了之後怎麼辦?而事實上,讓來讓去,你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想著你,關心你的“利益”。

2002年4月,福耀玻璃收購吉林的雙遼玻璃廠後,鄰近雙遼的內蒙古通遼市委書記和市長趕到北京火車站,追上即將踏上行程的福耀董事長曹德旺,要把兩條生產線賣給他。曹德旺說了3億元的價格。曹德旺帶著一行人又到了通遼。只見玻璃廠滿地碎玻璃,窗戶玻璃壞了也不補,工人士氣非常低落。所有去看的人都很失望,說不能買。第二天早上6點鐘,通遼市長來找曹德旺,說你一定要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曹德旺談了三點:一、3億元價格不變,在你危機的時候談價格是不尊重你;二、希望政府幫助協調材料進站;三、收購玻璃廠是個大工程,希望政府幫助解決兩三千工人遣散的工作。市長說,全部幫你解決。上午8點開會,他們就簽了合同。

接手這個廠之後,福耀連續虧損了6個月。當地政府瞭解到這個情況,說給你退回5000萬元吧,只收億元。現在曹德旺和福耀公司跟通遼市政府的關係非常好,玻璃廠的經營也很順利,一年上繳稅收幾千萬元(原來虧損一億多元)。

對此,曹德旺感慨道,做企業家首先要有勇氣、氣魄。如果當初他們退回去說不收購了,或在收購中耍些小聰明,跟人家討價還價,通遼政府可以億元賣給你,但後續麻煩就多了。做生意並不像有人想的那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都想著乘人之危。一個人要是到處坑別人,他肯定會栽在別人手上。你幫人家,人家會到處說你好。

曹德旺的經驗告訴我們,你死我活絕不是正常的市場法則,與人為善才是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根本。畢竟,在中國做生意,不能脫離中國的文化背景。

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上,中國文化的背景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企業文化是凝聚員工的紐帶,而中國文化的背景是使員工能夠自覺奉行企業文化的精神基礎,脫離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特徵,會產生巨大的矛盾。

我們只需回憶一下卓別林主演的喜劇《摩登時代》,就能理解PeopleWare(人件)的概念了。

東西方的文化傳統是有很大差別的。西方的傳統更關注外在的物理世界,當然也可以把人作為物理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機械論的觀念是西方傳統管理理論的基礎。員工成為企業運營程式的一個構成也就成為大家可以接受的事實。而東方的傳統更關注內在的精神世界,這一點在我們中國表現得尤為突出。如果只是把員工看作企業運營程式的一個構成,在中國肯定會遇到問題,因為文化上有衝突。

人與狼(4)

一家著名跨國IT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後來它的問題出現了。出在哪裡呢?出在企業文化上。這個企業在成功地塑造了直銷模式的同時,卻繼承了上個世紀初冷酷無情的“流水線思想”,近乎把員工視為流水線上的PeopleWare,翻譯成中文叫“人件”。員工就像螺母一樣被強行“擰扣”在公司規定的螺釘上,任何人都需要用流程標準加以衡量,對個人的價值、才能與思想的尊重都無從談起,人只是流水線的自然延伸。我們只需回憶一下卓別林主演的喜劇《摩登時代》,就能理解PeopleWare(人件)的概念了。結果怎麼樣呢?公司的員工稱自己所在的公司“除了掙錢,這是一個不懂得關心人的企業”,是“思想真空地帶”,企業文化是“荒漠文化”。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員工的快速流動就成為這個公司常態的不穩定因素。不可否認,這個公司在中國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但在中國,以這樣的企業文化為背景,會形成企業持續發展的明顯障礙。

許多在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管理和用人制度上已經開始執行本土化策略,但企業文化的本土化尚未引起重視,結果只能造成文化上的“水土不服”。一些跨國公司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做了積極的改善。比如惠普公司就做得很成功,它的企業文化對中國員工產生了很大的凝聚力。

2004年初,國內一家知名IT企業曾出現企業文化的“陣痛”。因“IT業的冬天”的嚴寒,這家公司不得以採取了果斷的裁員措施,引起公司內部和業界的震動。由於措施的突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