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企業文化給華潤帶來的收穫也讓寧高寧頗感欣慰。
華神製藥是華潤收購的企業。收購幾年後,寧高寧去了這家企業,發現企業的技術沒有變,廠房沒有變,但自從新的管理團隊建立後,這家企業營業額大了,利潤多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個企業有一股勁,這股勁在大家的眼神裡、笑容裡、腳步上,我想這一定是企業的文化。”寧高寧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企業文化是結果,不是手段,而且這個結果是精神的,它會反過來影響、甚至指揮人們的行為,但是作為一種組織行為的結果表現,人們卻不可以指揮它。” 他認為企業文化不是規範和準則,而是動態的精神狀態,是一種對所有事情的態度。有了這種精神狀態,就有了企業進步的原動力。健康的企業恰恰自己會形成這麼一種文化的規範,很有力,很嚴密,很自覺,很統一。不僅有願望和決心,還有科學的態度,對環境的敏感,對創新的追求。當整個組織都有意識自覺地創新進步時,這個企業的文化可以算是學習創新的文化了,這樣的文化才有威力。不斷有新的產品,新的生意模式,新的思維的員工湧現,這也是許多好企業的共同特質。寧高寧也坦承,在去華神製藥之前,“企業文化在我腦子裡一直是一個很熟、很近但又很不具體的概念。”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文化的特性和水的特性非常契合,看得見,摸不到,無形卻很有力道,可以浸潤到員工的精神中,然後投射到他們的行為中去。
教授最後說:我們既不該選擇做“狼”,也不該選擇做“羊”,我們應該選擇做“人”。
企業文化的建設與水的“養勢”是一個道理。但是,如果在“養”的過程中融入了“興奮劑”元素,可能會帶來短期利益,不過從長期看,“興奮劑”文化卻會嚴重損害企業的健康軀體。我們不得不說,“狼性文化”就是這樣的“興奮劑”文化。
近年來,“狼性文化”在企業界盛行,有關對所謂“狼道”的解讀書籍一度形成熱銷之勢。的確,市場的叢林法則需要企業和員工具備頑強的拼搏精神,這無疑是“狼性”所具備的一個特點。殊不知,“狼性文化”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在所謂“文化”的背後,狼性中深藏著固有的本質——殘酷無情,你死我活,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蔑視規則,無視人性等等,極易造成企業及員工在文化上的迷失。在與市場競爭對手的拼殺中,置對方於死地將是惟一目的,即使一方獲勝,也會因失血過多元氣大傷,形成“雙輸”的結果;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由於人性的缺失,很容易形成強硬的剛性文化,員工與老闆之間以及員工與員工之間將以“性惡論”為原則,互相提防、互相猜忌,毫無信任感,必然產生巨大的內耗。很顯然,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而言,“狼性文化”是一劑致命的毒藥,絕非商業大道。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人與狼(3)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華是研究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專家,對盛行的“狼性文化”有專業、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很多作者並沒有瞭解狼的生存法則。動物分為種內關係和種外關係。狼與狼之間就屬於種內關係,在種內關係中,狼群會表現出團結一致、精誠合作的特徵。但狼與其他物種尤其是在狼的生物鏈下的物種則是種外關係,在這種關係中,狼表現出的就是兇殘特性。他指出,在種內與種外關係混淆的錯誤邏輯下,讓人們學習狼的種外競爭關係,卻忘記了人與人之間是屬於種內的關係,顯然是一種誤導。“在現代生活中,人類的確需要具有勇敢的精神,但是在法治的社會里,和諧地解決問題更重要,強悍並不能解決問題,大家應該和諧相處。”易華從專業到人文的解析入情入理。
一位工商管理學教授在MBA課堂上授課,講到企業的管理與文化時,向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在市場經濟中,我們應該選擇做“狼”還是做“羊”呢?大部分學生選擇做“狼”,其餘學生選擇做“羊”。教授最後說:我們既不該選擇做“狼”,也不該選擇做“羊”,我們應該選擇做“人”。
那麼,做“狼”還是做“人”,結果會有什麼差異呢?
國內一家著名IT公司,一度大力倡導“狼性文化”,激勵員工的拼搏精神,鼓勵他們去市場上爭奪大客戶。結果,該公司在各地的代理商開始人心浮動,他們認為,如果這家公司“狼性”大發,被最先吃掉的倒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代理商。結果,因為代理商的恐懼,公司銷售層面的惰性因素不斷增加,公司只好派人四處去安撫這些代理商。
比較而言,福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