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清朝的皇帝 作者:夢幻天書

史列傳》本傳:

三年九月徵明,自董家口毀邊牆入,敗明兵於豐潤,遂下山東,降高唐州,略地至曹州,明兵毀橋拒我師,列陣誘敵,潛渡繞其後,敗之。還,下東光縣,又遣騎二千敗郭太監兵於滹沱河,破獻縣。四年四月凱旋。

多爾袞、豪格兩傳並看,戰況如見。多傳所謂“左沿運河”即指豪格所領的一路,沿運河即沿今津浦路至德州,直下高唐、聊城、陽穀,經壽張至曹州,由原路北歸時,破東光,遣別軍西攻滹沱河(即子牙河)口的獻縣,然後與左翼會合而還,歷時凡七個月。

多爾袞以天聰三年八月破董家口入關,較豪格早一個月,而戰功遠較豪格為多。董家口疑為潘家口之誤。潘家口關在遷安西北一百八十里,喜峰口西;喜峰口之東為青山口關,其南即青山營。如由潘家口破邊牆入關,往東奇襲青山營,始可謂之“掩其無備”。既破青山營,其進取路線,當是由遵化而西,破薊州、三河,南折至河西務會右翼兵,至涿州後,復分左右兩翼,而豪格為左翼向東經固安,沿運河南下;多爾袞為右翼,所謂“右傍西山麓”即循太行山麓南行,大致今之平漢路線,自涿州至邢臺,路東路西各大城蹂躪殆遍。孫承宗籍隸高陽,即於是役中闔門殉難。

至邢臺折而往東,經平鄉、威縣即至臨清,渡運河破濟南後,沿海邊北上,略天津、遷安後,由青山關口出關。這一個大圈子兜下來,只花了八個月的工夫,當時清兵之強悍,可想而知。所俘“戶口二十五萬有奇”,自然編入“包衣”。這一役的戰果豐碩,對於清軍實力之增強,有極大之關係。

其時明朝正苦流寇,大學士楊嗣昌主與清議和,以期外患稍紓解,全力辦賊;而廷議爭持不決。主戰最力者,為前宣大總督盧象昇,此人江蘇宜興人,天啟二年進士,慷慨有智略,作戰奮不顧身,外號“盧捨命”。自大淩河之役以後,山海關一路有祖大壽,宣化、大同一帶有盧象昇,足御清軍。崇禎三年五月,盧象昇奔喪回裡,八月間,遂有多爾袞破邊牆入關,薊遼總督吳阿衡戰死,朝廷急召三邊總督洪承疇入援,起盧象昇於墨縗之中,加兵部尚書,賜尚方劍,總督天下援兵。《石匱書》盧傳:

(崇禎十一年)九月,北騎由牆嶺入,薊督吳阿衡,椒香戚寵,侈兼何孟,廚設銀鐺百灶,客至,百餚咄嗟立辦。以豪勇聞,倉猝出師,殲焉!國人洶洶,仍命象昇督諸援師,晉大司馬;陛見,陳三可憂:“山陵,國脈也;通德二倉,國儲也;腹地空虛,國腑臟也。臣枕戈待戰,唯中樞勿掣臣肘耳。”

按:昌平州有陵寢;通州、德州為水路大碼頭,南漕北運,皆貯此二倉,而此諸處,皆為北騎所經;且腹地空虛,一遭侵入,如入無人之境,故覺可憂。

所謂“中樞勿掣臣之肘”,即指楊嗣昌而言,因此,嫌隙益深。而山海關監軍太監高起潛,為楊嗣昌一黨,“掣肘”不必在“中樞”,就地可辦。《石匱書》盧傳又記:

監臣高起潛扼象昇,宣雲一旅不盈萬,兵力遂單;北騎挾二馬或至三馬,日行百里,不稅。由易州走平山為一道,由新城入河間為一道,其自涿鹿走定興者號最眾……象昇戰慶都,斬馘百餘,顧默唸敵深入鋒銳,我兵自戰其地,如內顧易潰,須厚集其陣,伺敵飢飽,疾力戰可以得志。奉旨切責,象昇遂分兵援平山,率眾至保定決戰。

此言高起潛勒兵不發,盧象昇所部只得宣化、雲中(大同)兵不滿萬。相反的,清兵不但數量上佔優勢,而且每人有兩匹或三匹馬,疲則換乘。“稅”者“稅駕”,解鞍休息之謂;“不稅”即換馬不換人,故能日行百里,銳利非凡。至“慶都”當系望都之誤,因為古今地名,並無慶都其名。

按:盧象昇的戰略是正確的。敵軍勢銳,而備多力分,徒然犧牲,不如撤退集中,保全實力,等到敵軍深入,擇適當時機打一場殲滅戰;以弱敵強,不得不然。但有處處掣肘的楊嗣昌,必以怯敵畏戰為責,於是盧象昇乃由望都北上,在保定決戰。

可是,行軍所至,遭遇的情況如何?且看張岱所記:

定撫(保定巡撫)閉關,不設芻糧,從女牆縋餉千金。時商賈道斷,村民獸駭,持金無可糴買,進軍藁城,象昇語監軍詞臣楊廷麟曰:“三日不食,何以遇戎?君往恆,商戰守計。”

按:兵至保定,張其平拒而不納,只從城頭上縋下一千兩銀子助餉。回師至石家莊之西的藁城,一以覓食,一以邀擊趨齊之敵。“恆”者恆郡,漢置,以避漢文帝劉恆之諱,改名“常山郡”,當今石家莊以南元氏縣、贊皇一帶之地,此地有駐軍者,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