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底氣不同、“保險”有無。
投資炒股,最好每次都能踩到“彎”處、踏在“點”上,做到高拋低吸、萬無一失,無論是小波動,還是大波段,都不錯過。但老股民都知道,無人能做到這一點。現在的問題是,在大盤連漲半年、拉出千點長陽之後,賣不賣、買不買?“高空作業”怎麼做才能鎮定自若不“恐高”呢?
世事難料,股市更難測。
半年前——2008年10月。寒風裡的股民,被歷時一年、超過七成的跌幅,砸得“頭破血流”,打得“落花流水”。面對1664點的大盤,心態好的,繼續堅守;嗅覺靈的,撿了便宜;虧不起的,丟擲了帶血的籌碼。
8個月後——2009年6月。指數突然漲了七成,創了反彈新高2791點,許多個股牛氣沖天,不少股民樂翻了天。看著屢被重新整理的指數,有人依然堅守,有人見好就收,有人則不顧一切繼續往裡衝。
股市裡的風風雨雨,回過頭去看,一清二楚,但要往前看,卻不容易。的確,在大盤連漲半年、漲幅已達七成之後,大盤向何處去,股民該怎麼辦?賣不賣?買不買?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會回答你,誰也無法回答你。
沒有答案?其實也有!答案就在每一位投資者自己的心裡頭,就看你接受不接受:
大盤指數沒有絕對的高和低,關鍵是看投資者的策略是否正確。回頭看,大盤6124點是頂部,該清倉離場;1664點是底部,該滿倉殺進,對此,恐怕沒有人不知道該這麼做。但在當時,有多少人認為6124點是頂部,相對於8000、10000點,甚至更高的預期,充其量是個半山腰的位置;又有多少人認為1664點是底部,相對於1500、1000點,甚至更低的猜測,頂多是個下跌途中的中繼。如今也一樣,2791點,是高還是低,沒人說得清。如果把目光再放得長遠些,又有誰能肯定,6124點一定不會被突破,1664點一定不會被擊穿?既然大盤指數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那就要看投資者的策略是否正確。如果預期未來指數向上,那就只買不賣;如果預期指數向下,那就只賣不買。對此,既要想好,更要做到,切忌思路不清、胡*來。
不同個股沒有絕對的機會和風險,關鍵是看投資者的操作是否得法。無論何時,都沒有哪一支股票只有機會沒有風險,也不存在某隻股票只有風險沒有機會。騎上了牛氣沖天的大黑馬,是否一定富得流油?碰上了死氣沉沉的妖股,是否一定賺不到錢?回答是:未必。原因何在?投資者心態的差異、操作的方法不同所致。投資同一支股票,不同的投資者,買入時的想法五花八門,賣出時的理由千差萬別,結果當然也是大相徑庭。儘管在操作方法上沒有千篇一律的程式,不同的個股也不存在絕對的機會和風險,但在操作時必須慎之又慎。若能做到買入前小心、買入後安心、賣出後稱心則更好。
不同股民沒有絕對的恐高不恐高,關鍵是看投資者的“保險”系沒繫好。在同樣高度的“層面”操作,有人覺得這是在“高空”,有人覺得並不“高”;即使是在公認的“高空作業”,也有人“恐高”,有人鎮定,區別在於底氣不同、“保險”有無。有“保險”,才會有底氣,才會鎮定;沒“保險”,當然沒底氣,自然要“恐高”。
在大盤已拉出千點長陽之後的今天,筆者感到,作為普通散戶,要想在“高空作業”中做到鎮定自若,必須給自己繫上以下4根“保險”。
(1)資金險。投入股市的資金,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但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的閒錢,賺了當然高興、虧點也能承受,“作業”起來就不大會“恐高”;另一類則是孩子的教育金、父母的養命錢,甚至不惜高利借貸而來,只能賺、不能虧的,這就很難做到鎮定自若。對後者,就急需繫上“保險”。系的辦法只有一個,挪用的儘早補上,借貸的及早還上。無論盈虧,第一時間賣股還錢都是正確的選擇,因為用這樣的資金入市炒股,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尤其是那些自己沒有償還能力而盲目借貸的股民。
(2)倉位險。如果是自有資金,是閒錢,可以留在股市,但要控制倉位,尤其是在大盤拉出千點長陽,個股出現數倍漲幅之後。炒股,不缺的是機會,缺少的是“保險”。無論你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操作,要系的第二根“保險”,就是學會控制倉位,大盤和個股越往上漲,倉位就越要控制,越要降下來。
(3)品種險。若用的是自由閒暇資金,倉位也控制好了,還要加上品種險。因為是“高空作業”,品種選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