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得越發重要。按照物極必反的原理,漲得越高往往跌得越深,所以在所“控”的倉位裡,特別需要回避那些熱門、強勢、題材多、漲幅大、讓人眼紅的品種;可適度吸納些冷門、弱勢、默默無聞、漲幅不大、基本面好、跌起來不怕的“放心”股拿在手裡。
(4)心理險。股市變幻莫測,風險不可不防。有了上述三根“保險”,還得再加一根心理險。即,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要有兩手準備,既有好的預期,更有壞的打算,一旦出現意外,也能坦然面對。
弄清楚了上述問題,設想好了應對之策,再加上這4根“保險”系在身上,別說在眼下2791點“空中施工”不會感到驚慌,就是將來踏在更高的“空中作業”,也不會“恐高”,也能達到處變不驚、鎮定自若的境界。
(寫於2009年5月10日,修改於2009年6月7日,原載於2009年6月24日《羊城晚報》)〖HT〗
風控重於逐利
股市永遠都不缺機會,只有學會及時風控,才能實現長久逐利。
炒股,說白了就是風險與機會的博弈,風控與逐利的較量。衡量投資者是否成熟,不僅要看其逐利能力的大小,更要看其風控能力的強弱。處理好了風控與逐利的關係,離成為一名理性、成熟的投資者就不遠了。
要不要風控
風控與逐利,既互相制約、彼此對立,又互相依存、彼此統一。一方面,逐利是最好的風控。要想在股市有效地控制風險,必須學會適時出擊、追逐利潤,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像半年前大盤在2000點下方執行、許多人深套之際,如果敢於重倉出擊,再守倉至今,就能獲得不錯的收益。在大盤和個股處於相對低位時採取持倉、逐利的策略,就是最好的風控武器。“逐利是最好的風控”,跟軍事上的“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是同一個道理。
另一方面,風控也是為了更好地逐利。只知道進攻,不懂得防守計程車兵,不是一名優秀計程車兵。炒股也一樣,只知道逐利,不懂得風控的股民,同樣不是一名成熟的股民。
只要稍作分析,便不難發現,本輪歷時半年的上漲行情,始於2008年10月28日,當天上證指數創下了調整以來的新低1664點。隨後,經過多方長達半年多的不懈努力,終於創出了2688點的反彈新高,漲幅達到60%以上。期間,不少個股的漲幅更大。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賬面上的贏利。
除了技術面大盤和個股出現較大漲幅、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需要及時風控外,政策面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深交所已連發三篇警示市場風險的文章:4月9日,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發表《什麼樣的投資者適合參與創業板市場投資》;幾天之後,4月14日,深交所專稿《歷數股市概念炒作騙局》;4月17日,深交所再次發表《謹防盲目追漲殺跌的投資風險》的文章,提醒投資者面對市場升溫和新市場的開啟,在“追”和“殺”的時候更要理性分析,做好功課。還有銀監會,也開始重點檢查貸款流向,以防投機股市。
管理層這種提示風險的做法,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從以往的經驗看,管理層初次提示風險後,市場仍可能我行我素,但若多次出臺降溫措施,就需要引起注意。再退一步而言,即便不考慮這些因素,單從投資者自我保護角度出發,與半年前相比,目前的點位也更有必要進行風控。
能不能風控
股市的風險,表面看變幻莫測,誰都無法預料和控制,但實際上也是有“規律”可循,也是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控制風險,極端的兩頭分別位於底部和頂部。底部的風險是做空。在底部,風控的關鍵是克服恐懼、避免做空。只要加強學習、獨立思考,風控並不難。記得2008年10月大盤觸及1664點前後,許多投資者被跌得暈頭轉向、不敢持股。當時,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開幕式上,國家領導人發表了題為《亞歐攜手〓合作共贏》的致辭,提出要“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一講話。最重要的一點是,向公眾傳遞了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資訊。此時,投資者如果善於獨立分析,做到不人云亦云,就能堅定持股的信心,就能有效地避免底部做空的風險。
頂部的風險是做多。在頂部,風控的關鍵是克服貪婪、避免做多。只要擺正心態、不戀不貪,風控也不難。最近創出的2579點的反彈新高,是不是頭部、頂部,誰也無法知曉,但懂得風控的老股民都不會忘記風控的重要性,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