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來太學之前,太學生就養成了這種習氣。那時的學生領袖是穎川人劉陶、帝國皇室的宗親、濟北貞王劉勃的後裔。
孝桓皇帝永興元年(150),冀州黃河氾濫,淹沒數十萬戶人家。一時餓殍橫野,盜賊紛起。朝廷擢派大將軍梁冀府典兵事朱穆赴冀州刺史任。朱穆認為天災事小,人禍事大,便放出風聲,嚴懲貪官。出發之前,他收到三位冀州籍的中官送來的拜帖。他知道宦官的意圖,是想讓自己關照他們在冀州的親黨,於是他稱疾不見。等到他渡過黃河,發現所到郡縣的長官紛紛掛印而走,竟達四十多人。抵達州署後,又有幾名官吏畏罪自殺。他還查得朝中大宦官趙忠之父,死後歸葬冀州安平郡,竟敢僭越本朝禮法,以玉衣入斂。即刻命人發墓剖棺陳屍,收捕家屬。正當冀州人心大快之際,他們的刺史大人卻被檻車送京。臨行之際,冀州吏民請了畫工,要將他的畫像置於刺史公堂之上。朱穆連忙催促檻車上路,留言於記事板上:“勿畫吾形,以為吾負。忠義之未顯,何形像之足紀也!”
可這件事讓血氣方剛的劉陶聽說了。在朱穆被判決服苦役的第二天,幾千名太學生從太學徒步出發,遊行至北宮闕前,要求孝桓皇帝接受他們的請願書。京師的吏民也紛紛來聲援。劉陶上書的矛頭,直指宦官:
“當今中官近習,竊持國柄,手握王爵,口含天憲。運賞則使餓隸富於季孫,呼吸則令伊、顏化為桀、蹠。”
最後,劉陶竟提出由自己代朱穆去服苦役。終於,從宮裡送出了回覆的詔旨,赦免朱穆,去官回家。
延熹二年(159),太學生再次去北宮闕前請願。起因是邊將皇甫規平羌有功當封,幾個中官向他索賄,在遭到拒絕後,便陷害皇甫規下獄。請願是由太學生張鳳發起的,參加者除太學生之外,還有三百多名朝中士大夫。皇甫規被赦遣歸。
本年七月,大將軍梁冀倒臺,朝中就剩下兩大敵手:士大夫和宦官。八月,孝桓皇帝冊封五位幫他倒梁的中官為侯。同月,士大夫集團便發起了攻擊。
《品漢朝》第二章 大放逐(5)
一天,北宮大門外貼出了大字報——“露布”,即一件未加封的奏書,宣告是寫給天子和三公府的。書中的言辭相當尖刻,指出:大將軍梁冀罪雖當誅,但以朝廷天子之尊,誅殺梁氏這件事,在禮法上,不過殺一家臣耳,不同於高祖皇帝的興邦開國,也不同於邊將們的安邊拓境。而皇上卻因此事封謀臣為萬戶侯,實屬不經省御,班爵錯亂。高皇帝九泉得知,能不怪之?而西北的列位邊將,能不一失望而解體?何況皇上所封的侯王,又都是些閹豎小人呢?孔子曰:“帝者,諦也。”即為天下審定之法,而當今之封,是否表明:帝欲不諦乎?
露布的署名,是一個小官僚:東郡白馬縣令、甘陵人李雲。他很固執迂腐,從白馬跑到三百六十多里地之外的京師,就為了說幾句天子最不愛聽的話。
恰恰天子這些天又特別沒有理性和耐心,因為他完全沉浸在勝利的快樂之中,第一次玩弄封賞的權力,李雲的話,簡直是大掃其興。於是天子震怒,下詔尚書都護用劍戟叉著李雲,送黃門令掌管的北寺獄,並指定中常侍管霸和御史、廷尉輪番拷問。
偏偏這件事又引出另一個固執的小官僚——弘農郡五官掾杜眾來了,他知道後,上書說自己願意與李雲同死。天子很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安排他住進了李雲的監獄。大鴻臚陳蕃上疏請宥李、杜之罪,天子立刻打發他回了家。太常楊秉、洛陽令沐茂、郎中上官資又一次聯名上書,天子馬上扣了他們的薪水。天子如此與一個小臣計較,連他的寵臣宦官們都覺得沒有必要。
管霸在天子去濯龍池祭祀老子和佛圖的時候,向他進言說:“李雲乃是鄉野的愚儒,杜眾也不過是郡中小吏,他們出於一時狂戇,不足加罪。”
天子說:“那麼,‘帝欲不諦’,是什麼話?常侍難道還想原諒他們嗎?”
管霸不再申言。幾天後,李、杜二人死於獄中。
天子的舉措助長了中官們的氣焰,連本朝威望甚高的太尉黃瓊都感到無力迴天,稱疾不起,他在辭職報告中說完了他對當朝天子的最後忠告:
“陛下即位以來,未有勝政。使朱紫共色,粉墨雜糅,所謂抵黃金於沙礫,碎玉璧於泥塗,四方聞之,莫不憤嘆。臣世荷國恩,身輕位重,敢以垂絕之日,陳不諱之言。”
氣倒了太尉不久,又氣死了一位重臣,那就是朱穆。他此時又被朝廷徵召,拜為尚書。他援引大漢故事,上奏天子,要求罷省中官。書奏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