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上半年,美國股市繼續上漲,市盈率到達23倍,而指數在6個月裡上漲了30%,8月25日,道指達到了2722�42點。隨後,令人擔心的訊息開始充斥市場。包括貿易逆差、伊朗衝突和貨幣貶值。
1�繁榮背後隱藏著什麼隱患?
事實上,美國1983年以來的經濟繁榮就埋伏著嚴重的危機隱患。
第一,美國兩大赤字有增無減。
1985年上半年,美國自1916年秋以來首次成為淨債務國。國際支付經常專案的赤字高達621億美元。1986年所欠外債累計2000億美元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根據薩洛蒙投資公司統計,美國政府、公司和私人的債務,60年代平均債務總和約為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兩倍。1987年財政年度預算赤字雖比上一年度減少600億美元,但仍高達1480億美元。
第二,股票過分升值和美元不斷貶值。
前者已經持續5年。股票市場總額和支撐的實際資本相差167倍,買空賣空長期盛行。到1987年8月,股票賬面價值提高了3倍多,達29000億美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水平。美元疲軟,匯市下跌,美元信任危機加深。一旦失控,可能導致惡性迴圈。
2�一個“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日子”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和1929年一樣又是在十月,又是一段美國股民的黑色記憶。這一天美國股市又一次大崩盤,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便重挫508�32點,裝了特殊程式的計算機不停地在賣,任何試圖使其穩定下來的努力都失敗了。僅僅一天時間,美國的股票市場就大幅度縮水,其價值超過五千億美元。這是一個“黑色星期一”,一個“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日子”。受美國股市崩盤的影響,倫敦、法蘭克福、東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開始狂跌,“1929年的股災又來了嗎?”巨大的恐慌在投機者心中蔓延,昔日的情景再次重現,很多人由百萬富翁淪為赤貧,精神崩潰、自殺的訊息不絕於耳。
當天紐約股票交易所內陰雲密佈,一片緊張氣氛。各種股票價格紛紛瘋狂下跌,當時價格變動是如此之快,使得聯絡交流的電話機都不夠用了,電腦螢幕上顯示的速度跟不上市場實際變化,《紐約時報》驚呼“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就在這一天,當時世界頭號首富薩姆?沃爾頓就損失了21億美元,丟掉了第一的寶座。更悲慘的是那些將自己一生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眾,他們本來期望藉著股市的牛氣,賺一些養老的錢,結果一天工夫便在跌落的股價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3�與1929年危機的不同與“幸運”
與1929年全民大炒股不同,這次危機,沒有全民性的瘋狂投入,但在危機爆發前,卻同樣是大量的熱錢湧入。20世紀70到8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從1982年開始,股指便一直上揚,到1987年,股市一派繁榮景象,這種繁榮吸引了大量遊資,這些遊資逐利而來,在股市上瘋狂抬高股價,一個虛假的大泡沫又開始製造起來。與1929年一樣,過度的炒作造成的泡沫必然會破裂。
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確實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災爆發只是對於投機炒作的一種調整,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事實上在股價狂跌不久,一些效益好的公司開始回購其股票,股價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穩定。但其打擊卻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三、1987年美國金融危機(2)
4�昔日的“股災”與今天危機之比較
1987年的金融危機,和這次的由“次貸”引起的金融危機有相似之處,因為都是抱著投機目的的大量投資者,造成證券市場的虛假繁榮,使得證券資產嚴重高估,大大超出了其所代表的真實資產。1987年股災前市場上風靡的走勢買賣(pattern trading)和這次的所謂次級抵押貸款,都是金融世界裡,人們不懈地追求高回報過程中的例子。資本湧向某一類大家以為是高回報的資產,結果只能證明這是高風險的投資。《華盛頓郵報》在一篇文章裡寫道:金融界的巫師們人為地把這些按揭債務集中起來,再將它轉換成可以買賣的證券,然後把它切割成小塊,讓投資者們可以選擇自己願意承擔多大的風險。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化解這些債務本身的資信問題。這樣的邏輯就像是,一大筐不良的債務比個別的不良債務更加安全。
5�認識“垃圾債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