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復始,平淡中總有些特殊的日子。如今安城縣是個大去處,每年農曆四月十八都舉辦廟會。“德壽宮”背倚疙瘩山南坡,是方圓數百里有名的道觀,自然要熱鬧非凡。
綠意點染河山,東遼河變成了乖巧的女孩,羞答答的嫵媚多姿。小鴨絨毛般嬌嫩的新草覆蓋了河堤,柳枝抽芽隨風浮動,結滿榆錢兒的榆樹枝條妖嬈微顫。路邊是高大挺拔的楊樹,老楊樹一開始開著紫紅的花,花穗兒簌簌落到人的頭上,接著嫩芽吐綠,葉子嬌嫩而透明,薄薄的葉片像塗上了一層膠似的,有種辛辣又親切的氣味。欣喜中,杏花、櫻桃花、李子花、沙果花紛紛登場亮相,最後出場的主角大概是梨花了。“德壽宮”的西坡上是一大片梨樹,千朵萬朵,清香怡人,遠看就彷彿潔淨舒捲的白雲。通往“德壽宮”的路上新鋪了一層黃沙,沿河岸延伸,金燦燦的直至山腳下。然後可見層層石階,石階兩旁栽種著簇簇丁香。平日丁香樹叢是緘默的,若不是一年一度開上一回,人們幾乎忘記了它們的存在。僅僅在二十幾天前,丁香還熱烈地開放著,粉粉紫紫,霽雪留香。而此刻的丁香花謝了,果實樣的花蒂在枝頭的孕育,猶如小媳婦似的安靜。
廟會值得期待,正日子還沒到,城裡城外就四處張貼文告,時間、地點、注意事項寫得明明白白。廟會就是盛大出遊,不僅縣城萬人空巷,臨近縣鄉的香客也蜂擁而至。這幾年,趙金氏總要拖兒帶女地來逛廟會,早晨坐火車來,晚上坐火車走。一則圖個開心,二來也讓孩子們長長見識。趙前嫌人多吵鬧,不大情願,他若不來,韓氏也就不來。除非必要的場合,趙前的兩個女人仍很少結伴同行。廟會持續五天左右,被韓氏纏磨不過,趙前也會來看看,躲在飯店裡喝酒,放小女人自己去逛,定準了時辰一道回家。一年一度的廟會差不多是兒童節了,廟會來臨前,趙成永趙金菊興奮得耿耿難眠。他們會醒得很早很早,一步不離地緊緊跟隨母親,生怕被落下。孩子們的興趣不在於燒香叩頭,好吃好玩才是吸引他們的真正所在。
天剛放亮,“德壽宮”早早開啟了山門和虎門、龍門兩道配門,性急的香客一擁而進。攤床夾道,迤邐數里之遠,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攤床上擺滿了香紙、金銀箔、紙替身。趙金氏呼兒喚女地趕來,總要給孩子買吃的玩的。小孩子吃著油炸糕,嘴巴上油汪汪的,眼睛還不住地透過人縫尋覓。沿途賣玩具的貨郎不斷地引誘小孩子,手裡頭搖晃著傢什,口裡吆喝:
大小姐,
去逛廟,
扭扭搭搭走得俏,
回來買個搬不倒……
暖暖的太陽將萬物輝映得一派金黃,“德壽宮”的紅牆碧樹相映,色彩極為濃豔,層層灰瓦彷彿朵朵凝固了的浪花。扶著石砌護欄,可憑高俯瞰東遼河,河水的波光粼粼,閃爍著動感而眩目的光澤。“德壽宮”前後共五層大小殿,殿內塑有七十尊各路神仙。鐘鼓齊鳴,銅磐響笙管動,誦經陣陣,一時間香菸繚繞。廟會是張揚希望的時候,也是鄭重承諾的日子,頂禮膜拜的香客把美好都寄託給了神靈,他們想甩開所有的黴暗,為明天的亮麗而祈禱。香客們揖首叩拜,跪伏於神仙腳下,口中唸唸有詞。許願之後要有行動,如果算命的說哪個孩子難養活的話,大人就得花錢扎個紙人或者買一個,寫上姓名和生辰年月拿到廟會上燒,這叫燒替身;要是誰的氣管不好,就帶一串鹹菜疙瘩來廟裡,套在十不全雕塑的脖子,意圖將家人的咳嗽病轉給十不全,此舉叫做“掛侯”;要是女人不生育,就去廟上給子孫娘娘燒香磕頭,虔誠無比地撫摸子孫娘娘雕塑身後的娃娃,摩挲泥娃娃的小雞雞,道觀裡常備有面捏的小雞雞,掛在子孫娘娘的身上,求子者取下一個回家服用,以望身孕。最簡單的是“跳牆”,夫妻攜手牽自己的孩子,用力一提讓小孩跳過那紅線繩拉起的牆,提過老大再拉老二,據說這樣可“保”孩子一年平安。久病不愈或者經常鬧病的孩兒,就要請道士剃個 “圈兒頭”,剃完之後,再用笤帚疙瘩打兩下,就能把身上的病給打跑了。至於“捨身”也很有趣,請老道士取法名,許願過次年再來廟上,讓病人跨過長條板凳往家跑,跑時不許回頭。
且不說大廟裡人山人海,山腳下的河岸也是遊人如織。河南岸搭起了高大的野戲臺子,戲臺披紅掛綠,一陣緊似一陣的鑼鼓咚咚鏘鏘響著,招引著人們去對岸看戲。人多擁擠,木橋發出了吱吱駭人的聲響,性急的趙三子乾脆脫鞋涉水過河,猴子似的爬上大樹去看戲。趙金氏過日子,歷來節儉,能不花的錢就不花,她可不會買票看戲。趙金氏拽住兒女,遠遠地站著張望。和煦的春風裡,蹦蹦戲②的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