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十月。
劉備軍包圍成都,一年有餘,最終,成都城內糧草吃盡,致使城內出現吃人的現象。
眾將勸劉璋開城投降,劉璋卻執意不肯,眾將無奈,只得兵諫。
劉璋手下,已再無忠心死士護主,最終被將士們生擒。
眾將開城投降,劉璋被將士們五花大綁,送到了劉備的面前。
劉備痛罵劉璋,道:“劉璋你身為益州之主,不思民眾安危,妄圖抵抗我軍,致使民眾死傷無數,如此之人,我怎能留你?”
於是劉備命將劉璋推出斬首,至於益州諸將,劉備詢問諸葛亮的意思。
諸葛亮道:“蜀中多俊傑,若為能我方所用,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將劉璋的舊部盡數納為己用,將士們論功行賞。
劉備封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關羽為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封張飛為徵虜將軍、新亭侯,封趙雲為鎮遠將軍,封黃忠為徵西將軍,封魏延為揚武將軍。
西川降將,封嚴顏為前將軍,法正為蜀郡太守,董和為掌軍中郎將……
由於才剛剛收復西川,劉備的精力,全放在收買人心上,西川的降兵,再加上自身的兵馬,劉備軍隊的實力大為增強。
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將治所遷到了成都,並自封為益州牧。
如今的劉備,已經有一些飄飄然了,他謂群臣道:“列為臣工,孤欲徑直取東吳之地,如何?”
諸葛亮、法正兩人極力反對。
諸葛亮道:“主公,萬萬不可,東吳對我方有恩,我方又怎能恩將仇報呢?昔日曹操大兵南下,我方避禍於江夏。若非東吳出兵阻曹操於赤壁,只怕我等早已成為階下之囚。而在赤壁戰勝曹操後,東吳並未出兵荊州,而是默許主公佔領荊州之地。不僅如此,東吳還為主公送來了西川地圖,因此主公攻佔西川,才會勢如破竹。今我方與東吳簽訂和約,互不侵犯,互通有無,若貿然進兵江東,只怕會被天下豪雄所不恥!”
法正道:“吳蜀聯盟,乃一統天下的根基。赤壁之戰曹操雖然敗了,但是他仍是天下群雄中最強的一方。若吳蜀相攻,只怕曹操會趁虛而入,若真是如此,恐得不償失。以微臣之見,倒不如依舊聯合東吳。雙方以求共贏,待時機成熟,便夾攻曹操,待得了天下之後,再來與東吳一較高下。”
兩位自己最器重的謀臣都反對出兵東吳,劉備只好作罷,笑道:“孤只是開個玩笑。眾臣切勿當真,既然吳蜀聯盟如此重要,那麼不妨派使者送些好處去東吳,以表謝意。”
劉備嬉皮笑臉,便著力準備派使者出使東吳。
三日之後,劉備方的使者張松、孫乾二人便帶著數車的禮物。由軍士們押送,送往柴桑。
當張松、孫乾二人到了柴桑,已是一月之後的事情了。
孫仁見西川的使者來了,頗為高興,命設宴款待使者。
宴席上。張松、孫乾二人坐於上席,孫仁對兩位使者說道:“劉皇叔取得西川,真是可喜可賀,孤在得知此訊息後,立即派人快馬加鞭,將慶賀的書信送去,相信此時,劉皇叔已然得到了孤的信函。
兩位使者不遠千里而來,還請你們替孤感謝劉皇叔,劉皇叔送來的禮物,孤非常喜歡,從今往後,吳蜀兩家同氣連枝,共同抵擋曹操。”
雖然東吳也已經與曹操一方簽訂了和約,但是在西川的使者面前,孫仁還是將曹操稱為自己的最大敵人。
張松、孫乾兩位謝過孫仁主公賜宴,張松道:“孫將軍,我主劉皇叔與你都是當世豪傑,相信兩家聯盟,必定能夠距曹操於千里之外!”
孫仁又道:“兩位尊使,我東吳土地貧瘠,比不上蜀中天府之國,大米小麥等農物,實在不及西川,只是這番薯,卻是東吳土生土長的,口感甚好,還請兩位尊使嚐嚐。”
張松、孫乾二人這才發現桌上放了一樣自己沒有見過的菜品,經孫仁介紹之後,兩人才知道此物名為番薯。
於是兩人學著東吳眾臣的吃法,將烤熟的番薯掰開,吃裡面細嫩的肉,一入口,又甜又香,實在是人間美味。
孫乾讚歎道:“此物味道甚美,只怕在西川,根本就吃不上。”
孫仁道:“我東吳地處貧瘠,兩位尊使送來這麼多的禮物,我東吳實在無以為報,兩位尊使,倒不如孤命人送劉皇叔幾車番薯,以示友好?”
孫乾沉默不語,不置可否。
但張松卻是性情乖張之人,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