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安定(1 / 2)

小說:混在東吳吃軟飯 作者:coxi

建安十七年,一月。

步騭出使交趾,不負眾望,成功的說服了士燮,將交州的廣袤土地,納入到了東吳的管轄之內。

孫仁封士燮為左將軍,仍任交趾太守,為東吳鎮守南方屏障。

由於出使交趾的功勞,孫仁封步騭為平戎將軍,封廣信侯,食邑兩千戶。

如此一來,東吳周邊,再無敵對勢力,孫仁和楊林,能夠騰出手來發展東吳的生產,使東吳變得更加的強大。

沒過多久,就傳來了長史張紘病重的訊息。

這位老者,為東吳鞠躬盡瘁,縱是疾病纏身,也不忘處理政事,是孫仁的肱骨之臣。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張紘是群臣中,為數不多的知道楊林和孫仁之間的事情的人,張紘知道了兩人的私情,卻並沒有阻止,反倒是力排眾議,扶孫仁登上了主公之位。

現在,孫仁的主公之位非常的穩固,和張紘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

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無論是孫仁還是楊林,都非常感激張紘這位老者,在他即將離開人世之際,兩人都前往張紘的府邸探視。

張紘家中人,見主公前來探視,都恭敬行禮,楊林隨著孫仁來到了張紘的病榻前。

張紘一見主公來了,忙下令所有的家人們出去,自己要和這兩人說話。

在張紘面前,孫仁雖然是主公,但是也如同是小孩子一般聽話。

張紘緩緩開口,道:“主公,老臣的病自己知道,縱有良藥,也是無法醫治的,現老臣行將就木,有些話,希望主公聽聽。”

孫仁點點頭。洗耳恭聽。

張紘又道:“主公,你與楊林之間雖然有情,但卻不為天下所容,若真想相安無事。除非主公成為天下之主。楊林乃王佐之才,其才幹,縱觀天下,無人能出其右,主公,你在楊林的輔助下,相信不久就會踏平天下,只可惜,老臣無法親眼看到那一天了,甚憾。甚憾。”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更何況張紘所說的,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孫仁聽得感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張紘道:“主公,當今東吳,四方無戰事,正是大好良機,此時此刻,當趁著群雄紛爭不已之時,發展內政。令百姓豐衣足食,令軍隊強大,楊林命老臣在東吳境內推廣的番薯,現在已經有了收成,東吳如今並不缺糧,百姓們再也不會餓肚子了。主公還減去了百姓的賦稅,令家家有結餘,百姓們都稱呼主公為明主。

不過這柴桑城,並無天險可守,非建功立業之地。楊林曾對老臣說過,說東邊有城,名為秣陵,有天子氣,老臣認為甚好,望主公將治所,遷到秣陵去,已建立萬世不拔之基業。”

孫仁聽得連連點頭,張紘這位老臣,臨死之前的話,也全是為了東吳著想。

除了番薯的事和遷都的事之外,張紘還對孫仁講了朝中諸臣,說出了自己對臣工們的看法,誰賢能,誰是庸才,誰是出工不出力,滿朝文武,都被張紘一一評價了個遍。

孫仁耐心的聽著,而張紘越是說,就越是顯得體力不支。

“只可惜,老臣再也看不見主公與楊林成親的那一天了……”

張紘的嘴中唸叨著,卻在無聲無息間垂下了手臂。

孫仁哭了,為了如此忠心的一位老臣,縱然是東吳的主公,也會以眼淚來祭奠的。

張紘逝世,孫仁下令整理張紘的文章書稿,好永世的流傳下去。

張紘逝後,孫仁命楊林出任長史一職。

若是在兩年前,楊林出任此重要官職,只怕群臣不服,但是現在的楊林,早已令群臣刮目相看。

在合肥之戰中,楊林出謀劃策,令曹軍威風喪膽。

而在無法攻下合肥城的時候,又是楊林,與曹軍議和,為東吳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如此一來,東吳境內再無戰事,便能夠好生的發展壯大。

成都方面,劉備兵圍成都城已逾半年,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圍而不攻,坐等成都城內自亂陣腳。

而正如諸葛亮所料,成都城因為久被圍困,致使城中生亂,劉璋已經失去了對軍隊的張紘,軍中譁變,幾名將領欲開城投降,所幸的是,譁變很快的被鎮壓了下來。

訊息傳到劉備軍中,劉備欲趁劉璋軍隊不穩攻城,但是諸葛亮卻不同意,而是繼續建議劉備攻心。

諸葛亮命人傳訊息入成都城,負隅頑抗者,格殺勿論,開城投降者,可官任原職,若有人獻上劉璋首級,可封侯。

如此一來,成都城內,軍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