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劉備送你東吳的都是上好的禮物,可是呢東吳,卻將地裡面種的莊家用來回禮,實在是窮得太沒有志氣了吧?
於是張松道:“孫將軍,主公在我二人出來前,特別囑咐,不可收東吳的回禮,若我二人將兩車番薯帶回去,只怕會被主公責罰。”
孫仁莞爾一笑,哪裡不知道張松、孫乾兩人是嫌棄番薯作為禮物太過於低賤,可是這兩個傻瓜哪裡知道,番薯對於東吳來說,卻是千金難買的寶物,正是因為有了番薯,東吳的經濟才能夠復甦,現在的東吳,其內部的實力,已經不亞於曹操。
既然使者們回絕了己方送番薯的意思,孫仁也不再提此事,而是說道:“兩位尊使,雖然劉皇叔不肯收東吳的禮物,但是我東吳,還是有一事相求。”
張松道:“孫將軍有話,但說無妨。”
孫仁又道:“這些話,孤倒是說不清楚,還是讓孤的長史來說吧。”
於是孫仁示意楊林,楊林向張松、孫乾二人拱拱手。
兩人一看,沒想到東吳的長史,竟然是這樣一位年輕人,起初見楊林所坐的位置,雖然知道楊林的地位不低,但是兩人都只是以為楊林是東吳孫氏的人,但是卻萬萬沒想到。這位年輕人,竟然是東吳的長史。
楊林卻不管對面的二位如何看自己,只是將自己想說的話徑直說了出來,道:“兩位尊使。在下乃是東吳長史,姓楊名林,草字天平,今日有些話想對兩位尊使說:現劉皇叔已平定西川,吳蜀兩地,都已無戰事,正是兩家發展大好的機會。當初劉皇叔與我東吳簽訂和約,約定互通有無,加強兩家的商貿往來,因此。還請兩位尊使回稟劉皇叔,容我東吳的商人前往西川做貿易。”
“貿易?”
楊林口中說出了一個難懂的詞彙,令張松、孫乾面面相覷,不過雖然聽不太懂,但是兩人還是從字裡行間中。聽出了楊林的意思大概是要讓東吳的商人在西川做買賣。
對於兩家的和約,孫乾倒是知道一些,白紙黑字上,的確寫著要讓兩家的商人進行往來這一條。
因此,就算在此時答應了楊林,也並非什麼錯事。
於是孫乾說道:“楊大人,孫劉兩家既然已經簽了和約。那麼互通往來之事,自然是板上釘釘的,只是西川初定,商人間的往來,需要打通各個關口,需要時日。還請楊大人耐心等待。”
楊林道:“多等些時日,倒不是什麼大問題,還請兩位尊使稟告劉皇叔與諸葛先生,互通有無,對兩家有百利而無一害!”
孫乾向楊林拜謝。宴席繼續,席間再無國事,盡談風月。
宴席之後,張松、孫乾二人在東吳多留了數日,便率眾回西川去了。
到了成都,孫乾向劉備稟告東吳要求儘快通商之事,劉備命眾臣商討,雖然列為臣工對商貿往來一事不甚瞭解,但是卻都知道,就算是官方不允許,民間的商人往來也頗為密切。
法正道:“主公,現西川初定,正是發展生息之時,若是靠我一己之力,只怕生產復甦須多耗時日,若是與東吳互通有無,那我方便可在兩年之內發展壯大,到了那個時候,便能夠勢如破竹,直取長安!”
群臣們贊同吳蜀間的經貿往來,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都是一項雙贏的政策,對於雙方來講,互通有無,只會有好處,而不會有壞處。
在赤壁之戰和取西川的時候,東吳的確給了自己不少的幫助,既然如此,倒不如賣東吳一個面子。
於是劉備又詢問諸葛亮,道:“孔明,你怎麼看?”
諸葛亮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道:“主公,亮以為,孫劉兩家,互通商貿,的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之事,只是亮卻有一些擔心,怕這是東吳的詭計,因此亮不能決。”
法正笑道:“諸葛先生多慮了,通商往來,只是民間的交流,根本就沒有辦法動搖到國本,這又怎麼會是東吳的詭計呢?”
諸葛亮無言以對,與其說這是對於東吳的懷疑,倒不如說是諸葛亮對於楊林的懷疑,這樣的懷疑是出於諸葛亮的本能!
諸葛亮思索良久,終究決定將自己的本能預測之事說出來,道:“主公,亮曾在東吳為人質,知道東吳之人,實在不是那麼簡單!東吳的主公雖是女子,但是在她的身邊,卻有一位奇人,此人名為楊林,擅奇謀,最會刷陰謀詭計,對於我方來說,此人不可不防!”
諸葛亮道出了楊林的名字,孫乾和張松二人這才知道,原來那位年紀輕輕的東吳長史,是諸葛先生所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