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強攻,只怕我軍得不償失,以微臣之見,倒不如假意與東吳議和,使其掉以輕心,待議和之後,吳軍撤退之時,再追擊其後翼,如此可破敵軍!”
法正此言一出,頓時眾人鴉雀無聲。
沒想到法正竟然想出瞭如此卑鄙的辦法,若劉備軍真的以此種方式擊敗了吳軍,只怕劉備軍從此會遭到天下英雄的恥笑!
黃忠道:“昔日高祖出爾反爾,是因為情勢所迫,高祖雖然得了天下,但是以此種方式擊敗項羽,已成為高祖一生的汙點,直到現在,還有人緬懷項羽,而否定高祖的功績。”
不過張飛卻道:“先背信棄義的可是東吳!原本說好要和蜀中通商,互通有無,但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竟然會使出如此卑劣的手段,將蜀中一帶的麻雀弄得一隻不剩,致使蜀中一帶蝗蟲橫行,莊稼顆粒無收,對付這樣的敵人,用不著講什麼道理。”
劉備也道:“孤也是此意,對東吳卑鄙之邦,當以卑鄙的手段,擊其暮歸,倒也可行。”
於是計議已定,劉備便派遣使者前往東吳軍營中,說要議和之事。
原本氣勢洶洶來襲,但是剛一交戰。就要議和,對於此,程普自然是不信的,在遣退使者之後。程普對眾位將領說道:“我認為劉備軍向我軍議和,是有詐,諸位以為如何?”
呂蒙道:“這倒未必,劉備出兵東吳,只是一時氣急敗壞,他認為蜀軍強大,我東吳必定無法抵擋,可是當我軍與劉備軍一交戰,劉備才發現,原來我軍的實力如此的強大。如今戰線拉長,對於劉備軍來說非常的不利,若戰事曠日持久,那麼劉備軍將會被耗盡,因此他向我軍求和。倒也無可厚非。”
魯肅卻道:“劉備雖然宅心仁厚,但軍中軍師法正,卻是善於出陰謀詭計之人,因此不可不防,以肅之間,我軍並不要急於回答劉備軍議和的請求,只消在這裡耗著。待時間一長,劉備軍定然會慌張的。”
程普看著楊林,問道:“楊大人,你怎麼看?”
如今在東吳軍中,眾將都以楊林馬首是瞻,這倒不是因為他東吳長史的身份。而是因為楊林的建議,對於軍隊來說非常的中肯。
楊林笑著說道:“程將軍多慮了,劉備乃是漢室宗親,其品德是天下皆知的,他說要議和。自然就會誠心誠意議和,雖然戰線拉得過長對於劉備來說是壞事,但是對我東吳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多在前線消耗一天,就會使得我東吳慢發展一天,如此拖下去,我東吳又當如何處之?”
“……”
楊林的回答,令程普愣了。
這個楊林,他的心思向來縝密,從不輕易相信人,可是今天,怎麼會如此信任敵人求和的事情?
不過既然楊林都說了沒有關係了,再加上楊林也說了,戰時拖得越久,對於東吳來說也不是好事。
吳蜀雙方若是自相殘殺,使得實力大為減弱的話,那麼北面的曹操可就高興了。
無論如何,對於東吳來講,最大的敵人依舊是曹操,至於西蜀,能夠拉攏,則儘量拉攏。
於是程普也派使者回稟劉備,說東吳軍隊也同意議和的提議,不過要等人面稟了主公之後,才能開始議和。
程普命人向孫仁稟告前線議和的訊息,並且也告知了孫仁,與敵人議和,是楊林的主意。
孫仁在聽到這個訊息後,稍稍的有些遲疑,但是一想楊林也同意了,那麼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楊林……他究竟又有什麼打算……
雖然孫仁也猜不出楊林心中所想,但是既然是楊林的決定,孫仁自然是無條件的支援。
孫仁命人送去了自己的親筆書函,說如今吳蜀是盟友的關係,雖然也曾鬧過矛盾,但是應當以和為貴,對於議和之事,孫仁非常贊同,著楊林與劉備軍談判,不必有太多的要求。
和與曹軍在合肥議和的時候一樣,這一次的議和,同樣也是由楊林全權負責。
在長沙城外,兩軍交戰的中線位置,特意搭了一間帳篷,在帳篷中,楊林與劉備面對面坐著,商議議和之事。
劉備讚歎道:“沒想到東吳的長史,竟然是如此一位年輕人,今日若不是親眼所見,只怕備也很難相信,楊大人身為孫將軍的心腹之人,相信他日之成就,定然不可估量。”
在對楊林恭維了一番之後,劉備便談及了議和的事情。
劉備道:“今日之戰,實在是迫不得已,蜀中受災,備聽信讒言,說蜀中一帶的蟲災,是東吳引起了,備氣不過,這才率軍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