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戰得正酣,卻突然聽到了鳴金收兵的聲音,心中不快,於是質問法正。
不過法正卻道:“張將軍,東吳兵狡詐,只怕你越深入騎兵隊的核心,你就會越危險,還是小心為上,從長計議。”
法正給了張飛一個臺階下,而張飛自然也是知道的,於是便沒有多說什麼。
回到營中,劉備召集眾將商議如何破敵,並且也想詢問一下,東吳的騎兵部隊的事情。
劉備道:“昔日孤聽聞曹軍的虎豹騎特別厲害,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但是今日一見,卻覺得吳軍的騎兵,也如虎豹騎般厲害,你們有誰知道,這吳軍的騎兵,究竟是來自於何處?”
的確,東吳的騎兵就像是平地裡冒出來的一樣,原本劉備手下諸將,都認為東吳的水軍強於陸軍,而東吳的陸軍,連湊出一支像樣的部隊出來都不可能,更別用說是純粹的騎兵部隊了。
但是今日一見,東吳不僅有騎兵部隊,他們的騎兵部隊還特別的強,就連馬匹和裝備,似乎也與別的騎兵部隊不大一樣。
法正道:“主公,看來東吳是有意隱瞞真實的實力的,今日若是無法戰勝東吳的騎兵,只怕我軍會陷入困境的。”
事實上,楊林在囑咐孫仁主公在全東吳範圍內召集近衛軍的時候,特別強調了,招兵的行為最好在暗地裡進行。
因此,東吳的近衛軍成立,外界知之甚少。
近衛軍的訓練是被拉到了遙遠的秣陵,雖然秣陵有天子氣,但是由於秦始皇的關係,秣陵一帶非常的荒蕪,所以楊林訓練近衛軍的事情,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
而東吳的臣工們,但凡是知道近衛軍這支軍隊存在的。也都守口如瓶,所以無論是曹操一方還是劉備一方,都對近衛軍一無所知。
這就直接導致了曹操根本就沒有察覺到,原來敵人的兵士已經混入到了自己的軍隊中了……
至於劉備。他顯然是低估了東吳騎兵的實力,這樣的一支騎兵部隊橫空出世,攔在自己的面前,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塊再難啃不過的骨頭。
趙雲道:“末將從之前開始,就一直在觀戰,翼德雖然勇猛,但是一擊之下,也無法將對方的騎兵殺死,可見對方的騎兵實力強勁。粗略一看,雖然及不上將領的實力,但是若是幾名東吳的騎兵同時出擊,只怕就算是呂奉先再世,也會撐不住的。
更加可怕的是。像這樣的騎兵,東吳竟然有數萬人之中,我蜀軍要想從這樣的一支部隊裡討便宜,只怕不太容易。”
趙雲所說的話,就是眾將心中所想的。
眾位將領其實都知道,兵貴神速,而軍隊的氣勢在戰爭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與東吳的一戰。若是能夠短時間內連續攻下好幾座東吳的城池,那麼東吳方面一定會聞風喪膽的,但是若是在一個地方僵持住了,以劉備軍的現狀,只怕會越來越疲軟。
士氣一旦低落了,別說是戰勝敵人。只怕連自保也非常的困難!
若是稍微謹慎一點的將領,在意識到軍隊陷入困境的時候,是會命軍隊撤軍的,但是這對於現在的劉備軍卻不太現實。
一方面,這場戰爭是因為蜀中一帶遭遇了嚴重的蟲災之後才發動的。劉備的目的,是要以東吳的錢力和物力,來拯救蜀中一帶的局勢。
而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蜀中一帶的民眾們寧願自己餓著肚子,也要將僅剩的糧草用來支助前方。
但是,這卻是一個不可長久的過程,從蜀中一帶運送的糧草,若戰線拉得過長,其消耗也是越多,劉備軍的糧草本就不是很多,若吃完了,那麼劉備軍就會崩潰。
不僅拖不得,這場戰爭,劉備軍也退不得。
劉備軍若是撤退,那麼定然會被東吳軍隊從後追擊,損兵折將不說,甚至連荊州的土地,都會被東吳所吞噬。
劉備又問道:“諸位將軍,當下正是我軍生死存亡之時,你們有什麼破敵之策,可以知無不言。”
眾將聽得尷尬,誰也不知道應當以何種方式來破敵。
法正也是熟讀兵書之人,他對於兵法的瞭解,並不遜於諸葛亮。
於是法正陷入到沉思當中,思索著破敵的良策。
良久,法正才說道:“主公,如此進退兩難,破敵之策實在難以尋找,只有用非常的手段,昔日高祖與項羽議和,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但是議和之後,高祖卻出爾反爾,擊其暮歸,這才有了垓下之圍,漢興四百年,正是因為高祖的出爾反爾。
現吳軍騎兵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