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小說:李宗仁回憶錄 作者:紅色風帆

,由馮另電武漢方面汪兆銘、譚延輳А⑺錕啤⑺巫遊摹⒑蝸隳�任�保�捌湓縟賬捅�尥⒒毓��⒁種乒膊�車娜褐讜碩�皇�改�漢狹鰨�瓿殺狽ゴ笠翟圃啤P熘蓴嵋樗旄娼崾��朧嫌謔僑兆ǔ滴鞣怠�

馮氏去後,蔣總司令便召集在徐將領會議,力主回師西上,解決武漢。蔣一再地說:“先把武漢解決了再說!”我當時竭力反對向武漢用兵,力主繼續北進;如果武漢真圖異動,我們可以抽調一部分部隊以防之,但不必使北伐功敗垂成。

會後,蔣、胡率領中央各同志返寧,北伐戰事仍照原計劃進行。6月23日,白崇禧指揮第二路軍向魯南臨沂攻擊前進;我則指揮第三路的第七、第十兩軍向臨城,第三十三軍及暫編第十一軍向魚臺、金鄉前進。當日便佔領韓莊。。 最好的txt下載網

徐州班師始末(3)

6月25日,我軍佔領嶧縣。27日,我遂親率第七、十兩軍入駐臨城。敵軍前敵總指揮許琨退往兗州,所部精銳馬玉仁師全部被俘。數日間,我軍便已迫近鄒縣、濟寧一帶,克復山東已成定局。

不意正當我軍迅速推進之時,武漢方面真正厲兵秣馬,準備“東征”。因自鄭州會議後,唐生智、張發奎所部已全師撤回武漢,作沿江東下的部署。南京方面接獲情報,蔣總司令乃急電令我於臨城中止北進,並返南京會商防禦武漢方面進攻的計劃。我得電後,即令各軍就原地據守。我本人夤夜南下,於7月初抵南京。至是,我才知武漢軍的精銳第四、第十一、第二十、第三十五等軍,確已向下遊移動。我軍如不克日回師,則後防可慮。

我回到南京,蔣總司令一見我面,便問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我乃向他分析敵情說,今日武漢既以精銳傾巢來犯,我軍勢必亦將精銳調回安慶、蕪湖之間,迎頭堵截;如此則非將我的第七軍自前方調回不可。但是我軍已深入魯南,北方之敵亦系直魯軍的精銳。第七軍一旦回師,北軍勢將反攻。以北軍的精銳攻我戰鬥力脆弱的第十、第二十七、第三十三、第四十四各軍,我軍絕難持久。況徐州向稱四戰之地,無險可守。與其明知不可守而守之,倒不如將主力撤回淮河南岸,到不得已時,即放棄徐州,而守淮河天險。俟武漢方面問題解決,再揮軍北進,尚未為晚。

蔣氏雖認同我的縮短戰線、退守淮河的戰略主張,但是他畏首畏尾,不願放棄徐州。他認為徐州是戰略要地,得失之間,尤足影響民心士氣。放棄徐州,勢必增長北方軍閥和武漢的氣焰,所以他期期以為不可。

我說,古人有言,“蝮蛇齧手,壯士斷腕”,“小不忍則亂大謀”,在目前情況之下,我們縱以可戰之師守徐州,在戰略上已屬下策,何況以戰鬥力薄弱的部隊來守徐州,則徐州必失。既知其必失,倒不如先舍之而去,豈可患得患失。無奈蔣氏意志堅決,不願放棄徐州。我深知徐州之失已成定局,然吾人服從命令列事,也只有徒喚奈何而已。我當即趕回徐州,召集軍事會議,宣讀蔣總司令訓令。調第七軍到蕪湖以西地區佈防。至於津浦前線軍事則由第三路前敵總指揮王天培負責指揮,固守徐州。

我宣佈命令後,立見各將領面有愁容,默默無言。佈置完畢,第七軍即遵命南撤,開往指定地點佈防。當我軍南撤尚在途中,武漢軍的精銳已向東移動。第二方面軍張發奎部正進駐九江,有剋日東進模樣。寧漢交兵已迫在眉睫。孰知即在此緊要關頭,武漢方面的“共禍”也已至決裂階段,拖延了武漢軍東進的日程。

武漢方面,自魯易示汪以*密件之後,各領袖已在積極準備“分共”(武漢自稱其*運動為“分共”,以示有異於南京的“清黨運動”)。6月29日,武漢警備司令李品仙和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都表示*,並解除漢口工會糾察隊的武裝。7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出宣言,宣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國民政府的,一律撤退。7月16日,汪兆銘等也以“政治委員會主席團”名義發表答辯宣告,指摘共產黨破壞革命聯合陣線,並將各級政府內的共產黨員解職。武漢方面國共至是已正式決裂。8月1日晨3時,張發奎第二方面軍所轄的第二十軍軍長賀龍、第四軍師長葉挺和第三軍教導團團長兼南昌公安局局長朱德遂各率所部“叛變”於南昌,並組織所謂“革命委員會”。武漢國民政府隨即下令聲討,並嚴令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率部進剿。8月7日,*在武漢召集重要會議,另選瞿秋白為總書記,以代陳獨秀,並決定實行“秋收起義”。武漢國民黨中央也於同日開除中央委員會中的跨黨分子黨籍,明令拿辦。執行“分共”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