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小說:李宗仁回憶錄 作者:紅色風帆

嚴,有過於寧方。因此寧漢分立的基本原因遂告消失,所遺留的問題,僅為雙方領袖間的意氣之爭了。

正當武漢方面因*問題延誤其“東征”計劃時,我們津浦線上的戰事也急轉直下。我第七軍於7月上旬撤離魯南後,直魯軍許琨、徐源泉等部即會同孫傳芳所部,向我軍反攻。臨城一得一失,我第十軍損失甚巨。7月24日,直魯軍許琨等部竟攻陷徐州,我前敵總指揮王天培部退回安徽宿州。第二路軍也自魯南急劇向隴海路撤退回蘇北。敗訊頻傳,南京為之震動。

蔣總司令乃召集在寧將領密議,渠意武漢軍為*所稽延,一時不易東下,我方應及時奪回徐州,以振聲威。蔣氏以此意詢我。我說,徐州為四戰之地,本不應採取守勢,其理由上次已陳述甚詳。今既不幸言中,則不如索性將各軍南撤,固守淮河南岸天險,待武漢局勢澄清,再圖規復。唯蔣氏仍力主奪回徐州再說。我說以現有兵力估計,恐力有不逮。蔣說,渠當力調第一軍兩師為先鋒,由渠親自指揮,反攻徐州。

在出發前的某次紀念週上,蔣氏竟聲稱,此次不打下徐州,便不回南京。我聞此言,深感蔣總司令身為主帥,說話卻如此意氣用事;以其所率兵力,斷難克復徐州,如徐州打不下,他是否真的不回南京呢?不知彼,不知己,徒逞一時意氣,焉有不敗之理?與蔣氏晤談後,我便遄返蕪湖防次,監視長江上游軍事的發展。

7月25日,蔣氏專程北上,指揮收復徐州之戰。我軍於8月初發動反攻。蔣總司令親自指揮第十、第二十七、第三十二、第四十各軍,另加第一軍兩師,會同隴海路東段以南白崇禧所指揮的第三十七、第四十四等軍,與孫傳芳、徐源泉等部鏖戰於淮河、徐、蚌之間。戰鬥初起,津浦路正面之敵,佯作退卻,故我軍進展極速。直到逼近徐州,徐州城郭已遙遙在望,敵軍始發動頑強抵抗。

蔣總司令見徐州克復已是指顧間事,遂親赴前線督師,將所有預備隊俱調入第一線作戰,作孤注的一擲。殊不料敵人的戰略正欲誘我深入,蔣的奮勇前進,正墜其計中。到了戰事進入膠著狀態時,敵人突由其右翼派出精銳部隊,向我軍左翼包抄襲擊。我軍首尾不能相顧,全軍頓行混亂。正面敵人乘勢出擊,我軍乃全線潰敗。敵軍跟蹤追擊,我軍無法立足,迅速逃竄,津浦路軌及橋樑均不及破壞。敵軍勢如破竹,我軍潰敗之慘,實前所未有。

8月6日,蔣總司令倉皇退回南京,據江而守,既羞且憤,乃將戰敗責任歸之於前敵總指揮王天培,將其扣押槍決,以洩其無謂之憤。其實此次潰敗,完全由於蔣總司令自己估計錯誤、指揮失當所致,王天培實在是替罪的羔羊。

總司令下野,寧漢息兵(1)

蔣總司令於8月6日自津浦路前線返抵南京,忽然有電給我,該電僅寥寥數語,要我立刻從蕪湖防地往南京一晤。那時我已得到前方受挫的訊息,詳情卻未悉,市面人心已見浮動。我便即日應召前往。到總司令部時,才知蔣總司令已於當日去湯山溫泉休息。我就掉轉車頭,向湯山疾駛而去。

一見面,他便說:“這次徐州戰役,沒有聽你的話,吃了大虧,我現在決心下野了!”

我聞言大吃一驚,便說:“勝敗乃兵家常事,為什麼要下野呢?”

蔣說:“你不知道,其中情形複雜得很。武漢方面一定要我下野,否則勢難甘休,那我下野就是了。”

我說:“在此軍情緊急時期,總司令如何可以下野?這千萬使不得。現在津浦路上一再失利,你下野必將影響軍心民心。武漢方面為什麼一定要你下野呢?他們現在也分共了。站在*的立場上來說,雙方已殊途同歸,不過我們早走了一步罷了。大家既已步調一致,便應捐除成見,既往不咎,恢復合作。”

蔣仍舊搖頭說:“你不知道內幕,情形複雜得很。”

我說:“你最好派員到武漢去疏通,多說些好話。我也派人從旁斡旋,以免同室操戈,為敵所乘。”

蔣說:“交涉疏通是無補於事的。我是決定下野了……”說著,他便拿出一張擬好的初稿文告,說是他下野的“通電”。

我說:“現在津浦線上,我軍已潰不成軍,局勢十分緊張。敵人已進逼蚌埠,旦夕之間即可到達浦口,威脅首都。武漢方面又派兵東進,如何部署江防實為當務之急。我看,你無論如何也要顧全大局,不要下野!”

蔣說:“我下野後,軍事方面,有你和白崇禧、何應欽三人,可以對付得了孫傳芳。而武漢方面東進的部隊,至少可因此延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