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思念段氏,娶段氏的侄女段元妃為繼室,可足渾後依舊不依不饒,和慕容俊一商量,把段元妃罷黜掉,讓自己的妹妹長安君嫁給慕容垂,慕容垂能高興嗎?由此兩相猜忌。
公元360年,慕容俊病重,召時任大司馬的太原王慕容恪,效仿劉備白帝城託孤,慕容俊比劉備更具表演才能,他對慕容恪說:“我的病肯定難以好轉。如今晉、秦二國尚未平定,景茂(慕容暐,慕容俊之三子)年幼,國家多有磨難,朕想效仿宋宣公,把天下託付給你,如何?”慕容恪回答說:“太子雖幼,天縱聰聖,必能遏制頑兇實現大治。臣是什麼人,怎麼敢當君主!”也許慕容恪回答得太過謙虛,慕容俊憤怒地說:“兄弟之間,何必虛偽掩飾!” 慕容恪不慌不忙地回答:“陛下若認為臣能荷天下之任,難道不能輔少主嗎!”慕容俊大喜:“你能為周公,朕復何憂!”
慕容恪果是了得的人物,就像後世崔浩評定人物時說得那樣,“慕容玄恭之輔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東晉朝野上下聽說慕容俊死後,相互道賀說:“中原可圖!”桓溫嘆息道:“慕容恪還活著,憂患大著呢?”
慕容恪總攝朝權,卻非常謙虛,深得中庸之道,史書稱他在朝廷中能夠“虛襟待物,諮詢善道,量才處任,使人不逾位。”罷朝回到府第,則“盡心色養,手不釋卷。”對待屬下非常寬大,文武官員有過失,沒有能逃過他眼睛的,不過人家從來不吱聲,搞得大臣們都不好意思再犯。治軍同樣如此,不尚威嚴,專以恩信御物,從來不指使士兵們幹這兒幹那兒,軍士們觸犯軍法,不但不抓,反而秘密放行,然後抓捕為首的殺頭號令三軍。整座大營看似軍紀不嚴,實際上沒有一點疏漏,所以慕容恪從來不打敗仗。
可惜前燕的好景不長,周公霍光慕容恪病倒了,慕容暐親自問後事,慕容恪再三叮囑,“我聽說報君主之恩最大的方式莫過於薦士,人才是誰呀?吳王慕容垂,吳王文武兼才,十倍於臣,管仲、蕭何不如,先帝為什麼沒讓他輔政,因為我是老四,他是老五,陛下若任用吳王,國家可安。不然,臣恐二寇(前秦、東晉)必有窺窬之計。”言終而死。
慕容暐聽他的嗎?他或許想聽,他老媽不讓,那個可足渾太后,慕容俊也並非像慕容恪解釋的那樣因為長幼順序的關係才沒讓慕容垂輔政,他根本不相信慕容垂肯做純臣,老爹老媽不信,兒子自然也不信。慕容恪死後,慕容暐寵信太傅慕容評,排擠慕容垂,燕國政局混亂。果不出慕容恪所料,前秦和東晉一起盯上中原這塊肥肉,率先發難的是東晉桓溫。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九章 混一四海(3)
公元369年四月,時任晉朝大司馬的桓溫率步騎五萬自姑孰出師伐燕,水陸並進。東晉到南朝的北伐戰爭為減輕糧運的困難,採用水路運糧,所以南方歷朝水軍相當強大。此次桓溫北伐,糧運仍然依靠水陸。謀士郗超提醒他:“道遠,汴水又淺,恐漕運難通。”桓溫有他自己的想法,沒有理會。
郗超字嘉賓,郗愔之子,東晉名臣郗鑑的孫子。少卓絕不羈,有曠世之度,善談論,義理精微,名冠江東,一時之俊,名氣大於其父。其父郗愔遵事天師道,而郗超奉佛,郗愔好聚錢財,曾積累金錢千萬。郗愔對郗超最是寵愛,有一日,把存錢的庫門開啟,讓郗超隨意取用。郗超好施,一日之中,盡散其財,把所有的錢都分給親戚朋友,做事從來都是任心獨詣。
桓溫任大司馬,郗超被聘為大司馬府參軍。桓溫英氣高邁,很少推重時人,和郗超在一起,常謂其人深不能測,對他傾心禮待,士為知心者死,郗超對桓溫推心置腹深自結納,成為桓溫的死黨。大司馬府中流傳一句話:“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桓溫)喜,能令公怒。”髯參軍指郗超,郗超有一副美髯。短主簿指王珣(王導之孫),我們後文會介紹到他。
六月,晉兵行至金鄉,果然“天旱,水道絕,”桓溫隨即下令冠軍將軍毛虎生在鉅野開鑿三百里水路,引汶水會合於清水增加流量。桓溫引舟師自清水入黃河,舳艫數百里。郗超再次提醒他:“從清水進入黃河,河道難以暢通(人工引水)。如果敵人不與我們交戰,運輸通道又斷絕,只能靠著敵人的積蓄來做給養,那又會一無所得,此危道也。”並向桓溫獻上破敵之計,“率大軍直逼鄴城,敵人畏公之威名,必望風逃潰,北歸遼、碣。若能出戰,則事可立決。若燕軍固守鄴城,則四郊之地為我所控制,易水以南必交臂請命。”郗超又想到桓溫用兵謹慎,讓他率兵直搗鄴城,恐怕桓溫不能接受,又獻了第二條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