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若以此計輕銳,勝負難定,若要持重,則莫若停兵於黃河、濟水,控引漕運,儲備糧草,等到來年夏天再進兵,雖說耽擱一些時日,卻為萬全之策。舍此二策而連軍北上,進,不能迅速解決問題的話,等到退兵的時候必定會因為糧食的匱乏出現差錯。如果敵人與我周旋不戰,等到秋冬之季,水路更加難以暢通,加上北方早寒,三軍缺乏冬裝,那時的憂慮,就不僅僅是沒有糧食了。”
桓溫又沒有聽他的,可能嫌第一條計策太急,第二條計策太緩,不如穩步前進。其實按照桓溫的性格,他應該接受郗超第二條計策,桓溫用兵一向謹慎,讓他急攻鄴城不可能同意,但停軍一年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想當年,伐前秦的時候,他深入前秦境內,兵臨長安城下都能夠從容駐軍二個月,何況在自己邊境線上呢?他犯了一個錯誤,驕傲輕敵,他認為慕容恪死了,慕容評掌權,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對手,所以他沒有想到自己會戰敗,也就無從考慮善後的問題。他確實忽略了慕容垂,那個一生從未打過敗仗的名將,不過,桓溫當時也以此自豪,因為他也是一個平生未嘗一敗的將軍。兩位不敗將軍的對決總要決出一名失敗者。
桓溫畢竟用兵謹慎,他還是派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