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部落逐漸成長為一個強大的部落,他的名字由此而來。
對奴隸的掠奪是奴隸社會的一大特徵,沒有奴隸,奴隸社會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礎,因此奴隸主貴族往往對擄掠樂此不疲,對奴隸的掠奪是靠戰爭實現的,而拓跋部在草原上僅僅是個弱小的部落,怎麼辦呢?可汗鄰用他富有智慧的頭腦想了一個絕妙的做法,通婚!不與自己人通婚,和誰通婚呢?與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主要就是指匈奴。老可汗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的兒子潔汾去實現,並且做到了以身作則。
老可汗臨終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繼續遷徙,“時有神人言於國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復徙居。帝時年衰老,乃以位授子。”老頭感覺自己不行了,把部落首領的位子傳給兒子潔汾,並囑其遷徙。至於神人云雲,我們可以想象,所謂神人的真面目:
第一章 大鮮卑山(5)
身著鹿皮衣的薩滿女巫,戴著繡著長喙鳥頭,拖著狐狸尾巴的帽子,胸前掛上銅盤,腰裡皮帶上掛著銅鈴,拿上手鼓,在燃燒的篝火冒出的青煙裡,毫無顧忌的左蹦右跳,聲嘶力竭的變換音調,也可能用她細長乾枯的手指摸摸尊貴的老可汗蒼白的臉,也許還要親一親我們親愛的老可汗,然後發出象野狼、狗熊那種奇怪的咕咕的叫聲,最後“嘎”的一聲停住,發出像狼嚎一般尖厲的聲音:“啊!我保佑的子孫們,難道你們永遠要住在這片荒涼的地方嗎?暴風雪會把你們埋掉!遍地的野狼會啃掉你們的骨頭!為什麼你們不把眼光看得遠一點,在那片荒漠的盡頭,會有千里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越過那一座座山峰,會有另外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高大堅實的房子,可以抵禦嚴寒和野獸,遍地是吃不盡的糧食,永遠吃不完,冬天吃完了,春風一吹,又長出來了。它的名字叫做中原,孩子們,走吧,邁開你們腿,勇敢地向前走!”
宗教總是千篇一律,薩滿教更是瘋狂,不用說,他們是為奴隸主貴族服務的,他們需要奴隸,他們要遷徙,人們的慾望永無止境,鮮卑人的下一個目標又在哪裡呢?他們還會經歷怎樣的傳奇呢?請看下集:天女相思。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天女相思(1)
公元二世紀,中國塞外的政治、軍事形勢發生變化,昔日的大匈奴帝國已是明日黃花,南北匈奴的分裂為東漢王朝徹底討平匈奴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元47年(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漢朝在五原西部塞八十里處立單于庭,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比伏拜受詔稱臣,天之驕子低下高昂的頭顱,南匈奴的投降非常悲壯,“匈奴諸骨都侯皆泣下”。
南匈奴投降,東漢王朝對北匈奴進行了兩次戰略大反擊。公元73年,東漢明帝以保障河西四郡的安全,並相機恢復同西域交通為戰役目標,漢軍兵分四路出塞:祭彤、吳棠出高闕塞,竇固、耿忠出酒泉塞,耿秉、秦彭出張掖居延塞,來苗、文穆出平城塞。北匈奴狼狽逃竄,竇固、耿忠部追擊北匈奴至天山和蒲類海,置宜禾都尉,屯田伊吾,置西域都護。公元89年,竇憲、耿秉奉漢和帝之命率領東漢和南匈奴聯軍共四萬餘騎,分三路出擊北匈奴,與北匈奴單于戰於稽落山(今蒙古西北部),大破之,降其眾二十餘萬人。單于遁逃,竇憲和耿秉遂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刻石記功而還。
經過東漢王朝的多次打擊,加上內部階級矛盾和控制下的各民族矛盾日趨尖銳,北匈奴的勢力日益衰落。公元90年、91年,又連續遭到東漢軍隊的進攻,損失慘重,北匈奴單于率部分人眾逃往烏孫西北,後來又西遷征服康居(約在今阿姆河、錫爾河一帶),逐漸與中原王朝失去聯絡。
拓跋鮮卑在大澤呆得一百多年,正是北匈奴遠遁西方,漠北空虛的時候。漠南依舊控制在南匈奴的手裡,到公元150年,漠南的形勢為之一變,東部鮮卑崛起了。
拓跋部是鮮卑,但鮮卑並不只有拓跋部一支,“鮮卑”作為一個部落集團的名稱,約始見於東漢。鮮卑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部落集團,最初的鮮卑部落源於山戎和東夷北支的白夷等,根據各部落發源地區和同其它部落融合情況,大致分為東部鮮卑和北部鮮卑,後又在兩者基礎上演化出西部鮮卑。北部鮮卑在大鮮卑山,即今大興安嶺北段,就是我們所要介紹的北魏王朝的主人拓跋部。東部鮮卑起源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鮮卑山,即今科爾沁右翼中旗西哈勒古河附近的大罕山。
東漢和帝永元年間(公元89年—公元105年),北匈奴為漢朝與烏孫、丁零、烏桓、鮮卑(指東部鮮卑)等擊敗,被迫西遷,於是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