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邊確保總部的研發工作能夠順利,一邊盡全力支援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建立。我揹著研究用的機器回到北京,並由於“超負荷”而在下飛機時扭傷了背部——只能躺在床上,一邊接受中醫針灸的治療,一邊面試微軟中國研究院的第一批研究員——在那以後,直到回大陸定居前,每年我都會到北京一、兩趟,看看能為研究院做點什麼。
在微軟總部的那些年,我既負責過語音技術的基礎研究,也領導過及自然互動服務產品部門(NISD … Natural Interactive Services Division)的產品開發。但在產品部門待得時間一段時間之後,難免會感到意猶未盡——產品部門需要發掘問題,再嘗試著用現有的方法去求解。倘若解不了,便會把問題交給研究部門。每天面對那些新鮮有趣且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卻只能袖手旁觀,這種感覺真的讓我很手癢。
2004年,機會終於來了。我們接連發布了兩個重要產品,之前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我所牽掛的微軟中國研究院也已升格為“亞洲研究院”。至於祖國大陸,在我眼裡則不啻為一個傳奇——無論經濟還是科技創新的契機,“中國速度”都是如此迅疾,以至於每次回京,我都能發現新的變化。於是我做出了迄今為止個人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即舉家由西雅圖遷居北京。而在此之前,我的家人甚至從未到過大陸。
我為這個選擇而感到慶幸和自豪。現已為經濟大國的中國很快會成為科技大國,這是任何勢力都難以阻擋的。“春天的旋律”已然奏響——對創新的高度重視很快會把中國變成充滿希望的前沿科技沃土。
回顧往昔的一個個選擇,我的感受是,不要總是理想化地試圖把握全域性,而應對當前的狀況進行“區域性最佳化”。我們當然希望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在今日做好應對一切不可知的準備,然而,這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做到的。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刻遭遇到紛繁蕪雜的、難於“全域性最佳化”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把“可以最佳化的區域性”做到最好。不要去想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只要我們積極、謙虛但充滿信心,只要我們能在機會出現時做出最好的判斷,那就一定會找到快樂。在今後的生涯裡,我肯定還會面對不同的選擇,但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會追隨興趣的趨向,為每一個選擇付出最大的努力——放眼未來,讓我們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作者介紹:
洪小文,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洪小文於1995年加入微軟研究院美國總部任高階研究員,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要創辦人之一。在2005年正式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之前,洪小文曾擔任微軟公司自然互動服務部門的架構師。洪小文畢業於臺灣大學,獲電機工程學士學位,之後繼續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深造,先後獲得計算機碩士及博士學位。他覺得人生最大的樂趣莫過於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分享快樂時光。
從養兔能手到工程專家 田江森(1)
回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的兩年來,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接觸了很多來面試的應屆畢業生,更是看了不計其數的簡歷。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成長生涯的軌跡都非常相似——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榮獲很多獎項,一路的順坦和成功——可能是長久沒有生活在國內的緣故,當聽到這麼多學生這麼相似的背景經歷之後,不由地回想著我自己所經歷過的童年、少年時代,雖然那個時候從物質條件上來說遠遠比不上現在富足,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優越的教學條件和培養環境,但是我卻度過了一個快樂、有趣、爛漫的少童時期,因為在我的記憶深處這段時光雖然有過坎坷但卻充滿著色彩。
一時間成了養兔能手
上世紀四十年代,我的祖父曾經在華西大學上學,畢業後去美國留學繼續攻讀化工專業,隨後便在美國就業,從事化工類的研究工作。解放後,我們都希望他能回國生活以圓團聚之夢,雖然,他有過幾次來香港講學的時候,也想回來看看我們生活的情況,可最終都沒回成。離他最後一次到香港的一年後,文革就開始了,我們家由於祖父的緣故被定義為“特務”身份,隨即遭到了抄家之災。家裡頃刻間一無所有,我的父母沒有留下一句話就被帶走了,那個時候我只有6歲。
我記得有個紅衛兵責令要讓我和父母劃清界線,並披露我們全家跟國外敵人發情報。我當時就一臉的不相信,他就說:“你們家用的那個收音機是不是經常會‘嗤嗤’響呢?“ 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