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皇帝話音剛落,就見孫良的屍體搖了三搖要倒下去。康熙有點奇怪,就命令手下人說:“快!放倒一棵樹,樹墩給他作凳子。”
不一會兒,樹墩弄好了,孫良的屍體果然穩穩當當地坐在上面了。
從此,孫良就成了受封的山神爺老把頭。每年農曆三月十六是老把頭的生日,挖參人、採山的、獵人、木幫都要放假,殺豬宰羊為山神爺過生日。山裡的人也不坐樹墩,因為那是山神爺的板凳,是祖師爺的位置。
第九章 … 工具
祭拜完祖師爺老把頭之後,我們一行人又回到四爺住處。四爺引領眾人來到後跨院的庫房內挑選工具。抬參是一項異常繁瑣的工作,除了要防備猛獸之外,還要防止迷路、乾渴、飢餓、中毒和生病,所以要帶的東西特別多,大體來說有:索撥棍、棒槌鎖、狍子皮、油布、快當籤子、 快當斧子、快當鋸、快當剪子、快當鏟子、乾糧、草藥以及黑鐵鍋等炊具,還有用椴樹皮編成的揹筐和布制的背篼等等。
庫房裡的索撥棍與四爺家前跨院的‘查索’並不一樣,‘查索’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祭祀工具,也是滿族住戶的象徵;而放山用的索撥棍,卻要講究實用:它是一根五尺二寸長的木棍兒,一頭粗一頭細,粗的一端拴兩個銅錢,這樣可以在幽暗的森林裡發出聲響,能讓放山人知道自己身邊有沒有同伴,在材料上,一般是選用天然的粗樹幹或粗樹枝,不用剝掉樹皮,為的是表面粗糙,在雨天使用不打滑。
棒槌鎖就是一根兩端繫了大錢的紅頭繩。在喊山完畢之後,由隊伍的把頭拿出棒槌鎖,將中間的紅繩繞在棒槌的主莖上,兩頭大錢分別搭在插在索撥棍和樹枝上,否則棒槌就要遁地而逃。然後一行人馬上搭建把頭廟,以落葉為紙,以草棍為香,磕頭拜謝祖師爺老把頭。紅頭繩要選用新的,上好的材料。繩上的大錢的講究更多:禁用道光、光緒年號,因為〃光〃字不吉利,象徵著空手而回;普遍受歡迎的年號是開元、乾隆、嘉慶等出口吉利的年號。
袍子皮是搭埨子的時候用的(埨,發lǔn音;埨子是山裡的土話,指極簡易的窩棚),把它鋪在地上,可以隔絕土地的溼氣,避免著涼受風,是放山人不可缺少的裝備。
快當籤子、快當斧子、快當鋸、快當剪子、快當鏟子、油布這些都是喊山之後的抬參工具。其中快當籤子的講究最多,這根籤子是與棒槌表皮直接接觸的工具,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更不能粗糙,否則碰壞棒槌的表皮就會使棒槌的價錢下跌數倍,所以一般材料都難以勝任。有經驗的放山人喜歡用鹿骨或鹿角作為籤子的材料,在山裡經常能看到虎狼吃剩的或跌落山崖摔死的野鹿屍體,取其順直的一段,削磨熏製成六寸長的籤子,用來挖棒槌。這是經過長斯的摸索實驗才固定下來的專用工具。鹿角堅固耐磨並且非常光滑,不會劃傷棒槌。快當斧子、快當鋸、快當剪子、快當鏟子都是挖掘工具,品相好的野參多生長在大樹附近,一些極品的七品葉、八品葉大棒槌甚至直接與大樹的根莖相連,互相汲取營養。大樹一方面能把附近的地下水吸引過來解決原始森林最缺少的水源問題,另一方面還能滿足棒槌對光照近乎苛刻的生長要求:據說要長成極品的大棒槌,每天只能接受辰時這一個時辰的光照,多了少了都不行。
大樹雖然給棒槌成長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但它同時枝繁葉茂,根莖在地裡生長的範圍都非常大,這自然就給挖掘工作造成很大困難,放山人需要先用鏟子大致敲定一個範圍,這個範圍要包含棒槌所有的根莖須,當然裡面也混有大量雜草和樹根,挖參人要先用手扒去棒槌周圍的亂草樹葉,開出‘盤子’,用快當鋸鋸斷棒槌周邊的樹根。——不能用斧子砍, 樹根有彈性,會震壞棒槌。這時就需要用短鋸、剪子等工具剔掉其樹根雜草,把棒槌一絲不損的抬出來:細樹根用剪子剪斷。用快當籤子仔細撥除棒槌周圍的泥土,直到棒槌全部根鬚露出,任何細小的根鬚都不能挖斷。清理出每根鬚子都要隨時用原來的土掩埋以防掉水分,抬棒槌所用的時間與棒槌生長的大小和環境有關。成色好的野參,通常都要三到五天才能挖完。這時棒槌鎖的重要性體現得更加明顯:從行規來說,繫了棒槌鎖可以防止棒槌跑掉;即使棒槌自己不跑,萬一別的隊伍發現了這棵棒槌,棒槌鎖也可以作為提醒,意思說:‘這棵棒槌已經有主了,請移駕別處吧’。山裡人把行規和聲譽看得特別重,寧可自己不得,也不能壞了規矩,毀了名聲,所以有了棒槌鎖的棒槌,即使再大再好,你也不許染指。同樣的,發現並挖到棒槌的隊伍也必須要恪守規矩,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抬大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