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對比傷亡就能理解西方政客和宣傳機構常說的“‘激’戰”到底有多麼‘激’烈。)之後佔領了阿瓦士。另一路英軍從伊拉克的哈納根出發,在25日凌晨4時越過邊界,在克爾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軍隊的堅決抵抗(不過似乎沒給英國人造成多大傷亡。),4天后才佔領克爾曼沙赫油田。
伊朗南部的各個空軍基地被英軍一掃而光,空軍官兵被遣散回家,伊朗空軍的飛機則被英軍士兵拆毀。在伊朗最大的杜珊…塔佩空軍基地,英軍接收了那裡地沙阿茲飛機組裝廠,15架剛從美國運來、嶄新地寇蒂斯“霍克”戰鬥機被英國人沒收。運到了印度。
在德黑蘭。禮薩汗在8月25日凌晨從曼蘇爾首相那裡得知英蘇軍隊入侵的訊息,他迅即向蘇聯大使和英國公使表示準備答應兩國政fu地要求。
不過晚了!英蘇使節的答覆是:兩國的軍隊將繼續向前‘挺’進!
盟國的進攻令伊朗措手不及。雖然禮薩汗知道,擁有強大兵力和武器裝備的盟軍要進攻伊朗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但直到最後一刻他仍天真地認為:出於道義上的考慮、以及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的尊重,盟軍還不至於把事情做到如此地步。
道義,那是在對自己沒有威脅的情況下才可能講的道理;火都燒到自家後院了,白痴才和你來講道義!
國際法和國際關係?都世界大戰了,幾個人會去遵守?
盟軍迅猛的打擊把伊朗軍隊打得措手不及,整個軍事行動過程中(按照英國的代號來說就是“y行動”),蘇英軍隊以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