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注視著德國使館和“德國文化中心”在伊朗地大肆宣傳,認為德國間諜能輕而易舉地摧毀縱貫伊朗鐵路:這條鐵路沿途經過眾多的隧道和橋樑,一座大橋或一條重要隧道的破壞,就意味著這條鐵路至少癱瘓幾個
在去年夏天,伊朗陸軍規模約為12萬人,編為兩個配備105毫米斯科達火炮的王家近衛師(均駐紮在德黑蘭)、9個普通師(分別駐紮在全國六個軍區,其中5個師在北方防備蘇聯、4個師在南方防備英國),5個憲兵旅。以及1個**的機械化旅
伊朗王家空軍擁有大約400架飛機。編為8個大隊。伊朗海軍在裡海中有2艘炮艇、5艘魚雷艇、1艘武裝拖艇、1艘武裝遊艇,在‘波’斯灣有2艘義大利建造地炮艦、4艘炮艇、3艘魚雷屯1艘拖船。
乍一看伊朗陸軍人數不少。但戰鬥力對於蘇聯紅軍和英軍而言實際上不值一提!
進攻這一方,英軍準備的部隊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師、第2印度裝甲旅、第9裝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紅軍則從外高加索和中亞軍區地第44、47和第5軍中‘抽’調了部分進攻部隊。
去年的8月25日凌晨零點,蘇聯對伊朗的進攻打響。一支約2000人的紅軍摩托化部隊在亞塞拜然南部納希契萬地區度過界河阿拉斯河,進入伊朗境內。很快佔領了馬庫和霍伊,隨後經大不里士向東進軍。
東邊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紅軍縱隊沿著裡海南岸向東進軍,佔領了恩澤里港和拉什特,並‘逼’近加茲溫城,不久在那裡與第一路軍會合。
第三路紅軍1000人在沙赫港登陸,攻佔戈爾甘和呼羅珊省北部,隨後推進至鐵路樞紐塞姆南河沙赫魯德。
為了讓伊朗軍隊放棄抵抗,紅軍飛機在進攻伊朗的當天還轟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茲溫和雷扎耶,次日轟炸了德黑蘭郊區。
面對蘇聯的突然進攻,毫無準備的伊朗軍隊大部分在軍營裡被繳了械。就如同解放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時一樣,伊朗軍隊中校級以上的軍官和情報官員被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軍官甄別了出來,一些人被帶到巴庫審問;一些伊朗軍人趁夜‘色’掩護逃出軍營,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伊朗北部地伊朗軍隊幾乎一夜間就崩潰了。伊朗一些對德黑蘭統治不滿地地方部落則趁機揭竿而起,在紅軍的配合與保護下下控制了伊朗地北方山區。
另一頭的英國也是同時動手:蘇聯和伊朗在裡海地區沒有發生海上戰鬥,而在南部的‘波’斯灣,英**艦炮擊了停泊在那裡的伊朗艦隊。
在卡倫河口附近的沙普赫爾港,那也是縱貫伊朗鐵路的起點,一支搭載登陸部隊地英澳聯合艦隊在8月25日凌晨4時08分悄悄駛入港口。
這支小艦隊包括“亞拉”號炮艦、“法茅斯”號護衛艦、“卡寧布拉”號輔助巡洋艦、1艘炮艇、2艘武裝遊屯2艘武裝的內河客船。
英國人見港內伊朗軍艦毫無防備。艦隊指揮官哈林頓准將下令突然開火。
“亞拉”號炮艦一炮擊中伊朗海軍最大的軍艦,購自義大利的“虎”號炮艦,將其重創。“亞拉”號隨後進入卡倫河航道,用艦上地3磅炮和機槍掃‘射’其餘的伊朗炮艇。對方水兵紛紛跳河逃命。到凌晨5時30分,英澳艦隊上搭載的印度陸軍士兵全部登陸完畢,佔領了沙普赫爾的港口。
在沙普赫爾港還停泊著5艘德國貨船和3艘義大利貨船。雖然這些船始終處於兩艘伊朗軍艦的監視之下,但是它們的存在始終使英國不安,擔心其船員利用可乘之機在阿拉伯河中將船炸沉,以堵塞阿巴丹大型煉油廠船塢的唯一入
當盟國船隊開入沙普赫爾港時,兩艘德國船的船員便開始炸船:其中一艘在爆炸前被登船地澳大利亞士兵控制住,另外一艘德國商船“霍亨菲爾”號地船員成功地引爆了船內的炸‘藥’。但是鑿船的位置選擇不當。因此未能阻塞河道,沙普赫爾港內其餘的軸心國貨船全都被俘。
在阿巴丹港,英國海軍“肖爾漢姆”號炮艇擊沉了“虎”號的姐妹艦“豹”號炮艇,港內地其他伊朗軍艦不是被擊毀就是被俘。“亞拉”號和“卡寧布拉”號隨後前往伊朗東南海域巡邏,在霍爾木茲海峽的阿巴斯港擊毀並捕獲了義大利商船“希爾達”號。
8月25日白天。英國皇家空軍地一隊“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奇襲了阿瓦士機場,停在那裡的伊朗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燬在地面上。接著。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倫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戰(姑且就當是‘激’戰了,至少英國人是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