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南林拾遺 作者:塵小春

端陽前夕,石榴花開火紅,荷葉碧綠含苞,一天夜晚,致遠習文練武已畢,靜靜盤坐園中池塘一邊木墩座位上練習吐吶,漸入忘我境界。

忽覺印堂、百會有兩股熱流源源湧入,一股經大椎至尾閭,一股沿印堂下檀中過丹田經會陰混為一處,任督二脈立時暢通,大小周天飛速執行,全身骨骼嘩啦作響,頓時清醒,耳目聰明更甚,一躍而起,輕靈無比,伸展拳腳,功力陡增。

致遠抬頭,仰望北斗,七星明亮如燈,就在自己頭頂,繼而慢慢變弱變小,縮回原貌,心中疑惑不解。又乘興刀槍劍棍了一會,遂回房安息去了。

原來,此日天上文武二曲星君輪值夜巡,巡至般陽上空往下一看,正是高宅花園,平日致遠勤學苦煉,早給二位種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又深深感動了二位星宿,不覺心動:其人志向不小,天意輔助此人,義不容辭。於是心照不宣,各施其法,將二人文武真氣貫賦,以助其日後濟世益民。

果不然,星致遠習文練武愈加勤奮,不負天意,漸入社會,涉入世事。地方科考皆輕取頭名。爾後行俠仗義,濟困扶危、修橋鋪路義無反顧,深受般陽人愛戴。

離高宅不遠有一普照寺,致遠經常去和主持交流,聽些佛法,主持幾次想剃度與他,一概不予理會,只將佛法戒條戒色慾灌入精髓銘記。

祖父多次叫他京城考取功名,哪知他秉性所在,只想為百姓做事,輕薄功名利祿,無奈只好依他,後明皇恩准告老還鄉隱居昇陽崗,年老行動不便時由致遠接回高宅家裡,無疾而終,享年八十四歲。時至致遠而立之年。

祖父去世後,在京城御前供職的二叔父、在兩浙(浙東、浙西)設有府第的三叔父奔喪回家一同料理了後事。般陽田宅,盡有致遠繼承。

他不負祖訓,忠厚傳家,仁義豪爽,自強不息,只用幾年時間,就將家業管理的井井有條。他把妻子王氏和一雙兒女安排在東跨院居住,其他事務由管家等家人在西跨院操理,自己仍主居後花園堂屋。不覺到了三十六七年紀。

(四)之二捕頭秦淮。

大明末年,山東大地,連續三年天旱。

般陽縣,第一年初春草木乾枯,夏糧顆粒無收,秋季少見雨滴,農人播種無望。雖然到了十月一日下了一場大雨,已與事無補。

轉眼到了秋後納糧的時節。

城裡,店鋪條封,集市蕭條;鄉下,缺吃少穿,難以溫飽。人心不穩,百姓心焦,種糧無存,賦稅難逃。

有錢有勢有糧的人、各莊主員外、不仁不義者,乘機大發民難之財。有的威逼利誘,有的巧取豪奪。令大批百姓典地買房,盡失祖上田宅,難怨天地無情,只怪命運不濟。眼看富饒般陽,局面一派糟糕。

頭一年上任的般陽縣令,姓楊名興。祖上世襲朝中大官。

出任般陽縣令以後,思想大幹一場,也好在朝野出人頭地

沒想到政績平平,抱負難以實現

偏遇旱災年景。

平時居官自傲,此時如坐針氈,百思無解。轉眼就要入冬,到了繳納皇糧限期,好生著急。

一日急召總管、謀吏以及皂、快、壯三班衙役頭目等到後堂議事,商討完成賦稅之策。

巳時到來,般陽縣令及縣衙一干人等都齊聚堂內。不言而喻,眾人對這次議事內容心知肚明,對各司所轄備好了口詞。專侯楊興尊口。

總管楊忠,代管縣丞、知事之職,年過五十,閱歷資深,曉通事理,精於家政要務,楊興得力助手。直管皂、壯、捕三班衙役。

捕頭秦淮,三十有五,智勇雙全,精於偵緝,膽識過人,遇事見解獨到,出身鏢客門第,是唐朝開國將軍秦瓊的後裔子孫。乃致遠同齡摯友,兩人並稱般陽雙義,威震江湖,名揚山東。

主簿書吏朱才、庫糧管、庫銀管、皂壯張李二班頭以及獄吏、軍吏、訓考等典吏也齊聚楊興後堂。

後堂也是縣衙二堂,堂上置有書案一張,配印璽、文房四寶、飲盞。左堂角設一書櫥,內有文墨紙張,前置一張書桌,供書吏執筆,右堂角設一立櫃儲存行文函件。二堂兩側各設座位。

書案之上,楊興正坐。身後牆上橫匾清正廉明四個大字分外醒目。

〃諸位管事”楊興目光朝眾人掃了一眼。“皇糧稅銀上交濟南府時限就要到了,本縣幾天後安排起運,各位先將操辦事宜稟報,以便各個環節協調,完成本縣年政第一要務。”聲音威嚴洪亮,頓時全堂鴉雀無聲。

萬事帶頭難,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